内容提要: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清代兴起的一条从中国内地到欧洲腹地的万里国际茶叶商道。这条茶道以山西商人为主,其兴起伴随着广阔的市场需求、雄厚的资本和高额利润。入清后,随着中俄《恰克图界约》的签订,中俄通商由恰克图边境贸易,逐渐发展到深入俄境。在中俄贸易活动中,山西商人以市场为主导,实施产购运销一条龙,以质量为前提打造商品品牌,金融机构票号与经营机构茶庄相结合,商业竞争中重视地方习俗以取得先机、以人力股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将万里茶道的贸易推向繁荣。但是随着清朝国运衰落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在经营活动中挤压华商,万里茶道最终走向了衰落。尽管如此,清代万里茶道在连接欧亚大陆人文交流、推动中俄蒙经济发展和促进城镇兴起的历史,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清代万里茶道《恰克图界约》山西商人
18世纪20年代,以山西商人为主力*开辟了一条由中国内地通往欧洲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道,历时近年,是继丝绸之路后在清代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道。万里茶道在中国境内,经库伦(乌兰巴托)到恰克图,全程约公里,从恰克图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使这条茶道长达余公里。张正明曾发表《清代的茶叶之路》(《光明日报》年3月6日,第3版)一文,对这条茶叶商道有了初步探讨。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并指出:“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①是年9月10日中蒙俄市长峰会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召开,签署《万里茶道共同申遗倡议书》。年3月15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同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认为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于中蒙俄的文化交往、商贸往来和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以上是“万里茶道”概念正式形成的经过。
关于这条商道,早期研究中有不少代表性成果。阿·科尔萨克《俄中商贸关系史述》记录了18、19世纪中俄边境贸易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而且追溯了18世纪恰克图贸易状况。③瓦西里·帕尔申《外贝加尔边区纪行》则是对19世纪恰克图中俄边境贸易有比较全面的论述。④P.卡鲍《图瓦历史与经济概述》记述了山西商人与俄商在唐努乌梁海(清为蒙古地方,今为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展开商业竞争,俄商败北的历史过程。⑤何秋涛《俄罗斯互市始末》⑥、松筠《绥服纪略》⑦和陈箓《蒙事随笔》(商务印书馆年版),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刘选民《中俄早期贸易考》一文对17世纪末俄派遣使臣进行商队贸易及恰克图贸易进行了探讨。①
从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俄边境贸易研究成果较少。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关研究进入兴盛时期,形成不少论著、论文和回忆录。②这些论著多侧重中俄在蒙、疆、东北及恰克图的陆路边境贸易研究,尚未对清代的万里茶道进行较为系统和完整的论述。基于此,本文将对万里茶道的历史渊源、形成条件、路线及发展、经营方式、衰落原因以及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
①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年3月23日,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