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洛桑分校
劳力士学习中心
外部景观
该作品由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两人共同成立的SANAA建筑事务所担当设计。
2万平方米的连续单层流动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图书馆、阅览室、学习实验室、信息咨询、交流空间、学习空间、会议中心、餐厅、咖啡厅和多样的室外庭院。建筑平面是一个长方形,建筑底面上下起伏,将大小形状不同的13个庭院联系起来,并在建筑的4个方向的边上抬起,让使用者可以从建筑中心的一个主要入口进入建筑。
设计理念: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以“把建筑作为公园”(Makearchitecturelikeapark)作为空间概念,尝试为使用者创造不同的体验,并提供一种探索的自由,希望提供灵活的使用方式,去接受和吸收新的科技和工作方式,建筑本身也处于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建筑强调社会性,人们可以一起吃饭、喝咖啡、学习、讨论,以激发来自不同学科的人们之间的轻松接触。
1空间-自发性活动空间(主要摘自《向景观学习劳力士学习中心自发性活动空间解析》
①空间开放性
在劳力士学习中心m的单层空间里,除了少数的几个透明研讨室和一个厨房,其他的空间都是完全相互连通开放的。打破了常规建筑中走廊串联封闭房间的惯例,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空间的开放性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好的可视性和可达性,因而使用者可以拥有更多的行为选择,而不仅仅是按照一种固定模式使用建筑。因此,空间的开放性为使用者提供了实现行为由内在控制和引导”的可能,是自发性活动产生的内在基础条件之一。
连通与开放的空间
②空间功能不确定性
在劳力士学习中心里,每个空间都没有确定的功能。任意的开放空间都可以承担走廊的功能,也可以承担学习场所的功能,或是承担休闲场所的功能。对比常规的建筑以功能划分空间的惯例,劳力士学习中心的空间呈现出功能不确定性的特征,与“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主义信条完全相悖。空间的功能不再由建筑师规定,而是由使用者定义,使用者可以以自己的感受挖掘空间的潜力,定义自己的活动场所。功能是使用者要使用建筑的目标,因而空间功能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解除了建筑对使用者的限制,为使用者提供了实现行为“由内在控制和引导”的可能性。空间功能的不确定性是自发性活动产生的内在基础条件之二。
③空间逻辑简单性
劳力士学生中心的空间逻辑极其简单清晰,容易被使用者认知:上下起伏的台地作为背景,构筑物和庭院以独立的完型散布在背景之上——类似于细胞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由于使用者需要从建筑上下起伏的底部和庭院之间穿梭之后,才能到达建筑的主入口,路径上的视觉已经让使用者掌握了这座建筑“地面起伏”和“院落散布”的两大空间特点。使用者进入主入口之后,可以在入口处看到地图,二维地图明确地标出了3种空间类型的分布逻辑。至此,使用者达到了对整个建筑空间特性与空间逻辑的理解,从而掌握了对建筑使用的主动权。空间逻辑简单性为使用者提供了实现行为“由内在控制和引导”的可能性,是自发性活动产生的内在基础条件之一。
④空间体验不可预期性
虽然劳力士学习中心的空间是连续的,但由于院落的间断和地面的起伏,使用者不能一眼看穿所有的空间,而需要在移动中逐渐体验不同的空间,其空间的可视性只限于使用者所在之处周围的一定范围之内。
起伏的地面
空间的连续性
妹岛和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