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那家好 http://m-mip.39.net/news/mipso_8877571.html图片由江城明记摄于南极
问:
在您引介了“鸟的禅观”之后,我一直尝试融入无生的境界。请问无生的禅的觉性和五蕴皆空的净土有何不同?今生要了悟到什么程度,往生时才算是去了净土呢?我们是否应该为修行确立一个清晰的目标,比如说去净土?
当下自在:
对于一些修行者而言,净土和刹土好像是远方的天堂。如果想眺望它,就要踮起脚跟望向远方的星辰。总有人会告诉你,你试图得到的,其实你已经拥有了,踮脚很累的。如果你以为证悟是从外部摘取一个桃子,这只会让“我”的感受更加强烈。过去我们只想要止血钳来控制“我”的发作,现在我医院/疗养院。那里有宫殿和健身房,有满愿树和餐厅,提供一切服务,我们不需要操心任何事情。如果这就是净土的境界,那么试想一下,假如在这里住个三五十年,你会不会看着满愿树发呆?我担心你会抑郁。如果证悟的面向是想要去“不同的”地方,那么心灵不会得到解脱,反而会陷入更加隐秘的轮回。
现在,我们来聊聊净土的实义和乌托邦式的净土的差别吧。
在古代的藏地山间,有一个功德卓著的隐修者,他放生无数。有天他问菩萨:“我放生的物命已经可以盛满这座山谷,现在我证悟到菩萨的果地了吧?”菩萨摇摇头:“你还没有开始呢。”隐修者继续修持了很多年,拖着瘦弱不堪的身子又问菩萨:“现在我可以跻身阿罗汉之列了吗?”菩萨又摇了摇头:“你还没有开始呢。”隐修者摊开手掌,趴在地上悲伤不已。他呜呜大哭着说:“虽然忙碌了一生,但我好像什么都没有做过。”这时,他的心里突然流出清泉一般的感受。菩萨说:“现在你可以开始了。”
人类的心识往往为架构和概念所迷惑。人们想到净土,便会抬起眼睛看向星辰:净土是个不错的去处,它在南瞻部洲不远的西边,真不知道南瞻部洲的下边是什么。菩萨证入净相的时候,应该会有嘉奖典礼,他们会戴上相应的璎珞和奖章,与其他菩萨握手致意。如此看来,证悟和升职好像差不多,会换到更大的八角办公室,这片净土的环境真不错。看吧,我们把房地产经营到净土去了。可是,这里没有真正的了悟,也不是真正的净土。
印记万物和诸相本质的同时,也就证悟了菩提心的功德,修行者由此而跻身于空性了悟之流。何为空性了悟之流?色相与空没有分别,没有色声触的执着,便无心可住,无流可入。无流可入者,即为入流者。
《金刚经》里,佛说: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否?意思是,我会感到自己证得了一个叫做须陀洹的果位吗?须菩提说:不能。须陀洹的含义是入流,一个行者跻身空性了悟之流了。但是在须陀洹果行者的了悟当中,色声触的分别和沉着是不存在的,须陀洹要入哪一流呢?有一个色声触的外在净土等他入住吗?那里庄严又舒适,可是待上一万年会不会感到无聊呢?因为证悟了无流可入,方得须陀洹果(入流果)。有流可入者,依然有人我众生寿者的分别,即非须陀洹。
显而易见的是,净土的觉性不会依循色声触的有为法而了悟到,也无法依靠心灵的追索而瞥见。我们说过,为了成佛而禅修是一种缠缚。连须陀洹都证悟了无流可入的境界,遑论净土的了悟境界呢。你的禅修航班还想要飞去哪个净土,那里需要办会员卡吗?
大乘乃至一切法教和修行的本质都不是营建,而是拆破和清净。佛教中的果位和佛土的引介真实不虚,但那并非色声触的果。那里没有园林式的吊脚楼,大家也不会聚在池塘边观看身着唐朝服饰的飞天撒下天花……
因此,关于证悟和印记自心本性,不宜抱有色声触的目标,否则那是一种潜在的轮回和缠缚。证悟的引介如同花瓣自动脱落,每当脱落一瓣,心便现起超凡的净相体验。当我们反复确认自己已经了悟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随着修持的持续深入,会发现实际上那只是花的另一瓣而已。这便是净相层次的不同了悟。我们所说的净土,是清净了一切花瓣后的亲见境界。至今无人能把净土的实义塞到另一个头脑之内,那根本不可能。
基本上,大家很难接受净土和自行车横梁是无别的。如果你在一辆自行车上亲吻净土,这会令人大跌眼镜,这太有违净土的神圣性了。我们没有说那是一辆自行车,当然也没说它不是。但就是那样,它就在这里。遗憾的是,虽然没有人离开过净土,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家并不能共享这种了悟境界。
封面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征稿启事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鹿苑精舍”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亦可真诚发露忏悔。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