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宝衣萧弈重生后我成了权臣的掌中娇全 [复制链接]

1#
孤依清明寄情思若兰清明时节,正值花开正浓,百草生长,树木发芽,春花烂漫,翠鸟鸣啼,春耕好时光,我想采摘故乡山上,最艳丽的一朵春花,寄一份情思,送给远方的奶奶。奶奶走了,已经是二十个年头了,山依旧,水又绿,很长却又很近,似乎就在每夜的梦里见面。记忆中的奶奶是中等个子,温柔善良,性格开朗,打着发髻盘起,带着一个黑帽子,喜欢干活,从早到晚,忙着家务,一双小脚不停地走……奶奶,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出生在延长县安沟镇杨道源村,从小学干农活儿,织布纺线,没进过学堂,家境贫寒,父母离世。听说十三岁出嫁于十里路以外的一个山庄,也就是二圪台村。我爷爷家庭困难,从进家就扛起家务,上有老人,下有七个儿女,她辛苦拉扯孩子们,缺吃少穿,不知受了多少罪。奶奶,一位勤劳朴实的女人,围着一个蓝色围裙,围着锅台转,粮食不够吃,吃苦菜、槐花、和叶子,蒸玉米窝窝留给老人吃,想办法给孩子们做好吃,也就是一锅简单农家饭。后来,包产到户,有了粮食,打了几石麦子,一下从粗粮换做细粮,日子好转。奶奶知道我馋,烧的饼子特好吃,葱花饼,把面揉好,摊开到油,撒上野韭花,在火里烧,她蹲在灶火口,满脸通红,不一会儿,火堆膨胀,露出来了,孙儿大声叫着,奶奶不慌不忙,时辰一到,把灰一吹,焦黑的皮自己吃了,用刀子剁成小块,每人几个,馋嘴猫们真过瘾。奶奶走了,再也没吃过她的烧饼,只有香喷喷的味道,在心里存留记忆犹新,奶奶非常勤快,我们在被窝里睡梦中,听见院子里的脚步声响起,她天不明就起床,三天两头,就围着那石磨转悠,和媳妇们操劳家务,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全靠她们。奶奶有双结痂的手,能撑起一片天,她包揽了家务活,还跟着爷爷上山劳动,干啥都利索,干活心细,除草、施肥、样样精通,把庄稼视如生命。那时爷爷哮喘病,孩儿还小,她就成了一个顶梁柱,除了干家务,还上山劳动,忙里忙外,家里无法生活,没有劳力,我爸才辞去心爱的工作,回家帮助家里劳动,给父母减轻负担。奶奶干农活有一股子忍劲,吃苦耐劳。有一次打麦场无风,大家准备扬场,等得大家急的热锅上蚂蚁,眼看乌云密布,要下雨。奶奶二话不说,就用胳膊端起簸箕,一下一下干,从上午到下午,一袋袋麦子干干净净装进口袋。一双小脚站在麦场上,看着奶奶满脸大汗,累弯着腰,麦壳漫过小脚。我问奶奶累不累?她笑着摇头。爷爷和儿女们让回家歇歇,她一个劲地干着,奶奶终于干到天黑,一大堆麦子完了,在场的人无不佩服奶奶。天快黑了,一场惊虚,一股风吹过,西边日落泛起红晕,我抬起头看见一片片云轻轻地飘,晚霞行千里,没雨呀!那时,我打心眼里佩服奶奶……奶奶幸福安详的晚年生活,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儿女成家,孙儿们长大。她从土窑住进石窑洞,不愁吃穿,每天把自己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最喜欢与孩子们谈笑。在她七十岁那年,腿脚还好,没啥病,拿着小撅头还执意下田间地头,被儿女夺下锄头,记得她扛着锄头回来满口埋怨,那是我看见奶奶第一次生大气,她一声不响回到家里,坐在石碾上,久久望着对面的山,静静地看着,眼泪打转转,从那以后,奶奶再也没有下过地,也许,奶奶会明白儿女们的孝心。奶奶的八十岁生日,那是一个最幸福的日子,儿女们准备一桌丰盛饭菜,给奶奶叩头,奶奶坐在炕头,穿着一身新衣服,黑色绒冒,蓝色布衫,一双黑条绒布鞋,她盘着双腿,坐在中间,看着晚辈们敬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仔细瞧着奶奶,额头深深皱纹,满脸微笑,她被姑姑打扮起来,还真不亚于城市老人,这位慈祥的老母亲,在老家有儿子照顾,还有细心的女儿们牵挂,做新衣服,买好吃,无病无痛,有吃有穿,无忧无虑,才算真正过上了好日子。奶奶一生守着大山,不离不弃。在故乡的沟沟坎坎,山山梁梁,块块土地,撒下汗水,走了一辈子,也没走出心里的那座高山,在那个农院里转悠八十个春秋,养儿育女,也没走出去自己的心田。敬爱的奶奶走了,没有留下丰富的财产,只有勤劳、朴实的性格,尊老爱幼,艰苦朴素,节俭节约家风家训,鼓励着我们做个老实的勤快人。她留给我们的是美好的记忆,深深的追思。岁月流逝,时光荏苒,奶奶是普通的农家女,一个极其平凡的人,没有伟大的壮举。她用爱哺育了她最疼爱的儿女,用生命呵护每一颗幼苗的成长,用一双小脚在故乡路上走着,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奶奶,您在天堂里好吗?如果还健在,孙儿们一定带您出去看看繁华世界,可惜您走太早了,这都成了遗憾。逝去的人总会给晚辈们留下一丝心痛,常忆往昔,一切云烟过眼。如今世界很大,新村新貌,您的儿女们过上了幸福晚年,孙儿们奔向大城市,一切都在变,在春暖花开,山花烂漫,小草吐绿,柳絮飘飞时,你会聆听到故乡的声音……清明时节回老家,兰芳随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