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何一部印度电影,看得国人飙泪鼓掌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上周内地影市新片普遍表现一般,口碑炸裂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趁势而上,实现票房逆袭。

《摔跤吧!爸爸》无疑是上周内地影市的唯一亮点,该片在上映次周斩获票房3.33亿,累计票房破4亿,轻松拿下周票房冠*。被挤至周票房亚*位置的《银河护卫队2》后期“续航”能力一般。

尽管在印度、北美等地上映时,《摔跤吧!爸爸》都拿到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但该片能受到这么多内地观众的喜爱,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该片5月5日内地首映,首周票房0.87亿,排在周票房第五名;随着口碑的发酵,该片在上映次周一路逆袭,狂揽3.33亿的票房,击败《银河护卫队2》,拿下周票房冠*,累计票房达到4.2亿。

此前印度电影内地票房纪录的保持者同样是阿米尔·汗的作品——年内地上映的《我的个神啊》,内地票房1.18亿。《摔跤吧!爸爸》目前的票房已是前者成绩的3.5倍有余。以这种票房走势看,《摔跤吧!爸爸》很有可能冲击6亿,甚至更高的目标。

截至昨日,《摔跤吧!爸爸》与《银河护卫队2》还有1.36亿的票房差距,如果一切顺利,前者不是没有反超的可能。


  


  一部漫威大作被早已播过的印度电影逆袭是什么样的体验?


  最近,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凭借超高的口碑成为爆款,单日票房超过《银河护卫队2》跃居No.1,该剧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主演,截止5月15日总票房达4.22亿,远超阿米尔·汗另一部作品《我的个神啊》成为内地最卖座的印度电影。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2。

 

相比起在影院里“异常冷静”的中国观众,在印度的电影院里,你总是很容易听到此起彼伏的掌声。印度观众一向习惯与电影内容热烈互动,看嗨了就爱鼓掌。

然而,有一部片子,上周末在北京某影院看完后,身边居然也稀罕地响起了掌声。这部片子,就是最近热议的高分之作——

《摔跤吧!爸爸》(Dangal)

不仅拍掌,还多次泪目

这部让“高冷”国民情不自禁鼓起了掌、印度观众还集体唱起国歌的好片,目前时光网评分高达8.6,和《疯狂动物城》同分!阿米尔·汗另一部片《三傻大闹宝莱坞》有8.8分,而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才8.7。要知道,在时光网上8.5的算是真精品了,上9分的片子像《盗梦空间》这些几乎屈指可数。

票房方面,《摔跤吧!爸爸》于5月5日登陆内地院线,面对《银河护卫队2》这样的“强敌”,在首个周末依然拿下0.86亿的佳绩。

有些片子的价值不在于票房,而是看完后那久久无法散去的回响。

有的人记住了少女吉塔第一次在沙地里挑战男生,活像一头野蛮的小狮子,最后赢得了50卢布和村民们的刮目相看。这是女权片。

有的人记住了少女吉塔不服输的眼神,第一次主动问父亲“什么时候能再战一局”,真心将摔跤当作自己的事。这是个人梦想传承片。

有的人记住父亲马哈维亚吐槽体育局“连一块垫子的钱都不肯出”,吐槽国家教练“拿到三块奖牌”就够了的不进取。这又是国家梦想片。

有的人记住了青年吉塔在决赛剩最后十几秒还落后四分的情况下,用一个漂亮的假动作“逆袭”拿下五分赢得世界冠*。这是体育励志片。

更多人记住了父亲马哈维亚从“PK”村民到“PK”体育学院院长,一路为女儿们而与世人为敌,记住了吉塔在赛场上搜寻父亲的目光。这又是妥妥的亲情片。

剧本主线说白了就是一部“冠*女儿养成记”。可这放在了印度这个男女极其不平等的体育弱国背景下,却折射出远大于主题的意义。

女权意识?

羡慕你有个不一样的父亲

印度自古以来就重男轻女,虽然独立后,立法规定男女平等,但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习俗面前,法律成为了一纸空文。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相夫教子,依旧是印度社会的共识,因此印度女孩普遍早婚,而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即便接受教育,待一毕业,家人也会安排她们尽快结婚、生子,婚后则在丈夫的要求下,大多都做了全职主妇。

在印度人看来,女人没有权利、也没有必要拥有自己的事业。就如片中吉塔的闺蜜、一个14岁就结婚的女孩哀叹道:“以女儿身降生的一刻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

可以想象,马哈维亚的举动是破天荒的。他期望女儿去继承“摔跤手”这种绝对男性化的职业,他也因此遭到了整个村子的非议。在带女儿参赛时,赛事的组织者也戏谑的说道,"改天我组织一场厨艺大赛,你再带女儿来吧!”但马哈维亚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一方面是他个人对梦想的固执,但更多是,他确实看到了自己女儿的摔跤天分。为什么要浪费?

他说道,"现在不同了,金牌还是金牌,男女谁拿都一样。"言语之中,透露出强烈的平权意识,女人能和男人一样能取得成功,为国争光。马哈维亚甚至大胆的让女儿进行了一场跨性别的男女大挑战,证明女人的确不比男人差。

在与妻子的这段对话中也能看出马哈维亚与其他父亲的不一样:

也有很多人说,马哈维亚要是生到儿子了,那他的心思都在培养儿子当世界冠*上,吉塔和巴比塔一样还是会过“锅碗瓢盆”的日子,马哈维亚根本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平权意识”。然而,世事没有如果。换做其他父亲,也许根本还不会发掘到女儿的才能,更不会像他那样半辈子在为女儿操心。当他能萌生“女子也能学习摔跤”的那一刻,他已经是个与众不同的父亲。

关于梦想传承

从父亲梦想、到个人梦想

到国家梦想

对于《摔跤吧!爸爸》一片,一直有个挺大的争议是围绕马哈维亚的“父权”——他究竟是不是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女儿们身上。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马哈维亚曾经和妻子承诺的“以一年为期”。

一年为期,女儿们学得来就学,不行他就放弃。设deadline,永远是对平衡个人梦想和残酷现实的最好处理方式。

对他而言,“让女儿们学习摔跤”是一桩有潜力但说不定毫无胜算的*博。固执的他为了在这一年里,尽可能将她们的潜力释放,对女儿们下了很狠的功夫。五点起床做各种有氧和无氧锻炼,禁止吃高热量的食物,甚至剪掉她们的头发。好端端的两个小美女,就变成平头假小子了,观众看了都心疼。

正如很多中国家庭父母从小让小孩学钢琴学画画一样,孩子真心不想学的,父母永远逼不来。而幸好,因为早婚闺蜜“非常点题”的一番话,马哈维亚的两个女儿开窍般地理解了父亲而不再抗拒。当她们主动开始练习的那一刻,其实马哈维亚的*博已经赢了一半。

如果说,被闺蜜点醒的她们还只是“为了父亲”而努力,那么,从大女儿吉塔第一次不服输而后主动问父亲“什么时候能再比一场”的那一刻起,她们开始真正在为自己而努力。父亲梦想转变成她们个人的梦想。

吉塔面对全场最强男生,虽败犹荣

阿米尔·汗这个欣慰的表情,真是父爱满满

从这一幕一开始被村民当成笑话来看的男女沙地对决开始,马哈维亚坚定了自己赢得这场*博的信心,女儿们的摔跤潜力也正在日益显露。从此,吉塔和巴比塔正火力全开地驶向全国冠*和世界冠*之路。

除了父女的梦想传承,《摔跤吧!爸爸》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它将小我升华到大我,从个人梦想升华成国家梦想。前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的毕生梦想是想代表印度在国际上取得第一个摔跤金牌。印度在国际上标签是“体育弱国”,但究其原因是缺少出色运动员吗?不是的。阿米尔·汗想通过此片,除传达男女平等的主题之外,更要讽刺印度国家机器中从上到下不进取、不作为的体育高层。

在少年吉塔赢得沙地比赛后,马哈维亚想给女儿找一张专业的垫子,去进阶学习垫子上的摔跤,结果当地体育局“一块垫子的钱都不肯掏”。马哈维亚说投诉他们也不怕,“乐意退位让贤”,他叹息“印度体育就是被这些蛀米大虫拖累的。”

马哈维亚和“国家教练”对峙

在青年吉塔成功摘下全国冠*后进入体育学院深造,至此,本片最“可恨”的角色——国家教练,登场了。他最让人可恨的地方,不是战术上的愚蠢,不是让吉塔抛弃父亲教她的“过时”技巧,不是向院长打小报告,不是在吉塔的父亲给锁在小黑屋(这做法不仅小人,更是蠢...),他最让人可恨的,是在于蠢而不自知,在于那种“只要拿到三个奖牌”就够了的不上进,这反映了整体印度体育从业人员的故步自封和腐败气息。

在吉塔再一次在世界赛的首轮淘汰时,这个教练说的是“不要难过,你已经很好了”。而父亲的做法是将女儿以往的比赛视频逐帧逐帧去看,去寻找问题,去鞭策她。

引用《爆裂鼓手》里,J·K·西蒙斯饰演的恶魔指挥说的话——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GoodJob这两个词更害人了。”

这些安插在“冠*女儿”们成长道路上的反面情节,值得让人深思。

最后

父女情真是永恒的泪点

在这里,可以先提一个情节。因为被人打小报告,体育学院高层得知吉塔和巴比塔每天翻墙出去找父亲马哈维亚进行私下的赛前训练。这一点触怒了高层,一度考虑让她们退学。这时,马哈维亚拿出一珍藏多年的纪念册,里面全是女儿们多年来的获奖报道、奖状等,还有吉塔第一次沙地比赛赢得的50卢布,他都没有花掉,裱起来了。

他说,吉塔她小时候能摔赢男生,能在体重过轻的情况下也赢得比赛……她们是摔跤的天才,她们肯定可以为国家取得金牌的。是我的错,希望你们不要让她们退学。

作为女生的小编,看到这里真飙泪了。谁能比从小看着自己成长的父亲更了解自己、更相信自己呢。

而关于父女情,最浓墨重彩的一段必数“父女的沙场对决”。从学院回乡的吉塔带着傲气,用学院学到的新技巧“打败”了生他养他教他的老父亲,想要证明父亲的技巧已经过时。

这一段也是看得让人心酸。巴比塔反驳吉塔说,不是父亲的技巧过时,只是父亲的身体大不如前了。然而吉塔还是倔强地没有和好就上路回学校了。

谁没有一刻想起了家中年迈的父母,和曾经那个叛逆任性的自己呢。这时,马哈维亚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小编我: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你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在父女和好之后,马哈维亚前往吉塔的比赛城市,把吉塔的比赛视频全部看了一遍,给她的晋级之路提供了很多正确指导,一直到决赛。这个时候,作为父亲也提不上什么实际建议了,因为对手确实很强,只能相信吉塔。他说了一番话:

这又又是阿米尔·汗想透过电影镜头,跟观众说的话。

“如果你明天赢了,你的胜利还属于千千万万被误解被歧视的女孩。”

最后的最后,吉塔当然是奇迹般地赢了。当吉塔将这块代表着世界冠*的奖牌交到老父亲马哈维亚的手里,阿米尔·汗又一次露出了那个看得让人泪目的欣慰表情:你是我的骄傲。

阿米尔·汗将一个前摔跤手的梦想、一个严父的固执、一个慈父的柔软统统演到了位。这位骄傲的前摔跤手,并非一开始就抱着这种“伟光正”的目的去培训女儿,反而是在女儿的成长历程中逐步认清。从相信自己的女儿不同于别人,到相信所有的女孩都应该得到尊重。他也是在培育下一代的过程中,看清更多社会现实以及个体的抗争意义。

最后,能把小众运动拍得如此受欢迎,《摔跤吧!爸爸》的成功或许能提振国内体育题材电影产业的信心。

导演:涅提·蒂瓦里

编剧:比于什·古普塔/施热亚·简

主演:阿米尔·汗/沙克希·坦沃/法缇玛·萨那·纱卡/桑亚·玛荷塔

类型:剧情/传记/运动

语言:印地语

上映日期:-05-05(中国大陆)/-12-23(印度)

片长:分钟(印度)/分钟(中国大陆)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阿米尔·汗饰)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

结果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看到冠*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再三考虑之后,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剪掉了长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51岁的阿米尔·汗演绎了男主角19岁、29岁、55岁三个人生阶段,他先以正常的体形完成19岁戏份的拍摄;随后迅速从斤增肥至斤饰演55岁发福中年大爷;最后花了5个月的时间瘦成斤,体脂率从37%直降到9.8%,完成29岁的戏份。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辛格培养几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影片对于女性意识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