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关斋戒第3课不杀生戒 [复制链接]

1#

十善業道經典選編汇总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業雜染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業雜染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業雜染決擇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業雜染決擇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九.廣說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廣說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界施設建立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界施設建立

十善業道經

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善業道品

增壹阿含經苦樂品之一卷二十一

中阿含業相應品伽彌尼經

中阿含業相應品伽藍經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七(一〇三九)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七(一〇四〇)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十四.十善業道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十五.十善業道

五戒相關經典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八关斋戒相关经典

佛說齋經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一.八關齋

受十善戒經

佛說八關齋經

長爪梵志請問經

優婆塞戒經.八戒齋品第二十一

撰集百緣經卷第六.(五九)二梵志共受齋緣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增壹阿含經卷第48.禮三寶品第50(四)

法句譬喻經卷第二.刀仗品第十八

佛說栴檀樹經

八关斋戒相关课程第1课:八關齋戒经典导读第2课:八关斋戒第2课.十句义

诸位善知识慈悲,诸居士菩萨慈悲。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就正式进入到八关斋戒的不杀生的学习了。

我们已学过八关斋戒这一日一夜至明日相是即离欲也离恶,相当于佛陀为在家人制的出家戒。

八关斋戒的前5条除了”不淫欲”与五戒的不邪淫不同,其它四戒与居士五戒是一样的。

佛陀在制五戒之前,已经为出家人制定了戒律。就没有强调杀生不可悔罪的具缘成犯,就是究竟达到哪几个条件犯。

按照律典所说,无论五戒的杀生、八戒的杀生、还是出家五众的杀生中不可悔罪指的是杀人。这是杀生的对象。

杀生是指我们用一定的手段,把众生的寿、暖、识给中断了。

杀生不可悔罪必须同时满足这五个条件才构成杀生的不可悔罪,它是具五缘成犯。

这五缘,第一个,是人。它杀生的对象是人。

那么人、命和杀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人,从初识至后识而断其命。

命,生命也。简单来说就是,在人体内已经形成了受精卵了,都算是生命了。

第二个,人想。

就是你的意识是清醒的,你明白你所杀的对象就是人。

第三个,有杀心。

无论是因为贪而杀,还是因为嗔而杀,还是因为痴而杀。

比如说,你羡慕他家的财富,贪着他家的财产,于是你把他杀了。这是因贪而杀。

如果说他曾经有意或者无意地伤害过你。你咽不下这一口气,你以一颗嗔恨心把他杀了。这是因嗔而杀。

因痴而杀呢,因为无明而杀生。一些传统的祭祀或者治病,甚至说因为驱*,而把一个人杀掉了。这都是因痴而杀。

这个杀心无非就是贪、嗔、痴三*在作怪。

第四个,行方便。

就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里讲了许多杀生的方法,都是偏重于从行方便上来说的。

第五个,命断。

就是这个人因为你做了前四缘后最终命断了。这是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还犯不上不可悔罪。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你本身是想把他杀掉,结果你在把他打伤过程中,你又起了恻隐之心,觉得不该把医院。这个时候你要杀他的行为和心都已经终止了。医院用错药,这个人死掉了。

那么他这个时候死掉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用错药了,而不是你把他打伤而死掉的。所以就犯不到不可悔罪。

如果说你把他伤的比较重,医院经过全力抢救,还是死掉了。你的行凶就是他死亡的直接原因,这个时候你就犯了这个不可悔罪。

这个死亡跟我们采取行动一定是一个直接原因导致的命断,才构成这种不可悔罪。

所以这五个条件必须全部具足,才构成杀生不可悔罪。如果中间有一缘不具足的话,就构不成不可悔罪。

我们学过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它讲的是因果法则,是性罪。它是性律仪或叫自然律仪。就是无论我们受不受戒、我们信不信佛、佛陀出不出世,它都体现因果法则。

在十善业道或者叫十恶业道的杀生,它的对象指的是所有的有情众生。

十恶业道的杀生也是五缘成犯。

第一个是有情众生。

包括人、非人、畜生类的通通都算,哪怕一只蚂蚁也算。它是有情众生。

第二个你知道它是有情众生。

第三个有杀心。

第四个行方便。

第五个命断。

十恶业道当中的杀生对象,它的面更广阔。所以,如果我们要犯了这杀生不可悔罪,一定会犯到这十恶业道的杀生。

但是犯十恶业道的杀生,不一定会犯到这杀生不可悔罪。这个能明白吗?

比如踩死一只蚂蚁,打死一只蚊子,它会犯到十恶业道的杀生,但是它犯不到这杀生不可悔罪。这个能理解吗?

五戒当中的杀生。它的不可悔主要是指杀人。杀其它的都是可悔罪,可以通过忏悔清净的。

我们通过学习?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来学习不杀生戒。

佛告诸比丘:犯杀有三种夺人命:

一者,自作;二者,教人;三者,遣使。

自作者,自身作夺他命;

教人者,教语他人言:捉是人,系缚夺命。

遣使者,语他人言:汝识某甲不?汝捉是人,系缚夺命。是使随语夺彼命时,优婆塞犯不可悔罪。

这三种形式就是第四缘,行方便。

前三缘,第一个是人。你看这边直接就是三种夺人命。就是说他是人。也知道他是人,并且有杀心了。前三缘已具足。然后第四缘有三种形式。

第一个自己动手。

第二个教别人去做。

第三个遣使,就是派自己亲近的或者雇佣人,对他说。你把某某人去杀了。

后两种形式虽然不是自己动手的,但是他是受我们指使的。所以我们还是杀的根本原因。

就像我挥舞着一个蝇子拍,打死了一只苍蝇。能不能说这个苍蝇不是我打死的,是蝇子拍打死的呢?或者摆了一个灭蚊灯在房间,第二天里面好多蚊子,能说这个是灭蚊灯杀的吗?

我用蝇子拍或摆灭蚊灯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要杀苍蝇或蚊子的?所以,我是这个苍蝇和蚊子死亡的一个直接因素。

我派张三把李四给杀掉了。我一定犯杀生罪对吧?张三犯不犯呢?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就看张三对这个杀人的事情是否非常清晰?

假如说张三非常清晰我是要杀李四的。我只是雇佣你张三来杀。张三欣然同意去把李四杀了。那么作为张三来说,是不是这五缘也都具足了?

第一李四,这是个人。

第二他也知道这是李四,是人。

第三他明知道我派他去杀的,他还要去,他也有这杀心的。

第四他去自己动手或者他再派人去把他杀掉,但总之来说他是采取了措施,行了方便。

第五李四因为这个原因死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张三也是凶手。也犯杀生罪。

还有一种情况,我跟张三说:这是一点药。你去把它放到李四的水杯当中去。这个时候,张三不知道这药是干啥的。但是他基于对我的信任。他去把这个药放到李四的水杯当中了。李四喝了之后直接毙命。

那么这个时候张三犯不犯杀生罪?这个时候,张三他没有杀心对吧。他在这五缘当中,具备了四个缘。

第一个,是人。

第二他也知道李四是人。

第三他没有杀心,他还以为在帮忙!

第四他行了方便,

第五李四也因为这件事命断了。

但是张三不犯杀生不可悔罪,作为我呢肯定还是犯杀人不可悔罪。

我们在判罪的时候,要把这五缘弄清楚。要明白导致他死亡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无论是自己亲自做,还是雇人做还是教别人来做。

作为我们来说一定是犯杀生不可悔罪,然后我们教的那个人要看他知不知道这个事件。如果他非常清楚,还愿意去做,他就是同谋,也犯杀生不可悔罪。

如果他不清楚,他认为是帮你忙的,那他就不算同谋,他不犯杀生不可悔罪。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杀的种类:

自杀有八种:1.自杀。2.身现相杀。3.口说。4.身口俱现相。5.若设坑陷。6.倚拨bō。7.与yǔ药。8.安杀具。

自杀就是自己亲自动手去杀,自用身手断人命,或手持物加杀。或者用瓦、石、刀、杖或者其它物品来杀。

身现相杀。就想办法令对方掉落水、火中,或从上堕落谷底,或让象踏杀,或让恶兽、*蛇杀。

口说。比如劝死,誉死,或者逼对方跳楼,服*而死。

身口俱现相就是身体与嘴都做了种种杀方便。

设坑陷。比如在这人的必经之路上挖深坑,在坑中放火、放刀、*蛇、*刺等等。或者自己动手或者派人动手来把他推到这坑中掉下去死了。 

倚拨。就知道这人会去触、摸、拨某些物品、场所。比如靠墙、树等等,然后这个人因为触摸等原因死了。

与药:就是知道这人生病,给他不是治这病的药,或杂药、或过期、过量的药导致他死了。

安杀具:先前知道这人原来就厌世,恶贱自己的身,就将刀、*药、或绳及其它可致死的物品,你给他,或放在他面前或他自己找你索要。如果他用这些物品自杀。

教他杀有十二种:1.初遣使杀。2.往来使杀。3.重使杀。4.展转遣使杀。5.求人杀。6.教人求人杀。7.求持刀人或求持他杀具人杀。8.教求持刀人杀或教求持他杀具人杀。9.遣书。10.教遣使书。11.遣使叹。12.教人遣使叹。

这里就不细说。我们继续学习?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是使随语夺彼命者,优婆塞犯不可悔罪。这个五缘成犯就非常清晰了,优婆塞犯不可悔罪。

接下来这一段:

复有三种夺人命:

一者,用内色;

二者,用非内色;

三者,用内非内色。

内色者,优婆塞用手打他,若用足及余身分,

内色就是用我们身体的某一部分。比如用手、用脚、用头等等打对方。并作如是念:令彼因死!这个就是有了杀心,也行了方便,最终目的就是想让他死。

如果他当时死了。彼因死者,是犯不可悔罪。

如果当时没有死,后来还是因你打了他,伤害了对方,他还是死了,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还是犯这个不可悔罪。

如果当时没死,后来也不因你打对方而死。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这个能理解吗?

比如说,你打他后,隔天他下楼时不小心跌下来了,心脏病犯了而死。他死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他从楼上跌下来,心脏病犯了而死的,是中罪可悔。就是还可以通过忏悔得到清净。

这是作为五缘成犯来说,前四缘都具备了。第五缘因为没有把他杀死,这个不是因为你直接的伤害而导致的死因,所以这个是中罪可悔。这是第一个用内色。

然后下面跟着:

以木、瓦、石、刀矟shuò、弓箭、白鑞là叚jiǎ、铅锡叚,遥掷彼人。

白鑞叚是一种金属块。就是拿一块石头、金属块、一个弓箭或者用一木棒等等去攻击这个人。

非内色就是身体以外的其他部分。比如安一个机关,摆一个陷井,用一个石块之类的等等。叫非内色。

第三个用内非内色。就是内色加非内色。

比如说我们的手是内色。一把刀它是非内色。

我们手拿着这把刀把人杀了。这个时候是我们在杀人。你就不能说这个事直接是刀杀人。因为刀是受我们在使用的。这是用内非内色。这是三种形式。

作如是念:令彼因死!这个就非常明确了,我就是想要杀他的。他确实因为我们投掷石块、刀、箭等等这个原因死了,那就五缘成犯了,是罪不可悔。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这个跟上一条是一样的。就是说,他因为我们的伤害是一个直接原因死掉了,我们犯不可悔。如果不是因为我们这个直接伤害而死掉,而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死掉,那么我们就是这五缘犯了四缘,那就是中罪可悔。

无论你是用内色。就是用自己身体的某部位来做凶器。还是投掷一个石块或者用弓、箭或者一些其他的东西。遥掷过去,攻击让他死亡。

因为我们的原因直接导致死亡,那么我们犯不可悔的杀生罪。

如果当时没有死,过后因为我们的伤害而死。也是不可悔罪。

如果当时没死,过后虽然死了,但不是我们直接伤害造成的。犯到中罪可悔。这是五缘成犯只有四个缘。

 好。我们来学下一段:

复有不以内色,不以非内色,亦不以内非内色,为杀人故合诸*药,若着眼、耳、鼻身上疮中,若着诸食中、若被褥rù中、车舆yú中,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不以内色,不以非内色,亦不以内非内色。就是从手段上来说,不再采用那些很粗暴的形式去伤害他,而是采用另外一种形式。

比如配一些*药放在他的眼睛、耳朵、鼻子以及身上的疮中。或者把它放到,他要吃的食物当中。或被褥rù当中、或车子里。

目的非常明确。作如是念:令彼因死!

他因为这个*药的原因,当时死了犯不可悔。

当时没死,过后因为这个死了。也是不可悔。

当时没死,过后虽然死了,不是我们造成的,那么它就是中罪可悔。毕竟我们给他造成了伤害。

下一段主要还是从行方便来说。

复有作无烟火坑杀他、核杀、弶jiàng杀,作穽jǐng杀、触杀、毘陀罗杀、堕胎杀、按腹杀,推着火中、水中,推着坑中杀,若遣令去就道中死,

弶杀,这是杀的方式。鲁迅在他的润土中有写在冬天的时候杀小麻雀的方法,就是弶杀。

触杀是用机关杀,因为触发某个机关,就放出*烟或暗器等来杀。

毘陀罗杀,就是用一些咒术驱遣杀人。

堕胎杀,这个主要目的是杀孕妇的同时把胎儿也杀了。

按腹杀,按怀孕的人的腹部等,要堕她的胎儿。

示道杀,就是有人来问:我想去某某地,怎么走?你因为与这个人有怨嫌,便给他指条有危险的路,想他因为这些危险而死。

这危险就是王难,或者有狮子、虎狼,*蛇等难而死。

此外还有河道杀等,也是这个意思。

若你善长占卜,阴阳八卦等术,故意发动战争,所有的杀害及得到的财宝,不仅犯杀罪还犯盗罪。

若遣令去就道中死。比如张三要杀李四,他跟李四说你到某某村上去帮我拿一个什么东西。然后张三在这条必经路上,布置好机关等等。李四走这条路的时候就被杀。

在这里,我们就简单说一下,一个人生命结束了可能有三种原因。

一个是寿尽而死,就是你这一生,因为过去世所造的业,注定你这一生能活到八十岁。那么在你活这八十年当中,你既没有善来增寿,也没有恶来减寿,就注定你能活到八十岁。

到八十岁寿命尽的时候,就等于说你的这个寿命的种子要用完了,这个时候叫寿尽而死。无论你说家里还有多少存款没花完等等,这些你都没有机会再花了。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能留你到五更。就是寿尽而死。

第二个叫福尽而死,就是这一生,你所感召的这个财富,到这个时候你用完了、你消耗完了。再也没有多余的供你消耗。于是也就死了。

就像有些人到死的时候,最后半碗饭也都没有吃下去。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福报到这已经享尽。这是福尽而死。

第三种就是不必不平等而死,就是横死,就是寿命还没有尽,福德也还没有消耗尽,这个时候因为意外死亡了。

比如说自己得病了,本身你找医生去看,有可能医生给你开个几味药也就把问题解决了。但是呢,你坚持不去看医生,结果疾病恶化了。这一种死亡叫不必不平等死。

包括因为饮食不节而导致的死亡,这些可能是不必不平等死。

其实我们是没有能力来看出来他究竟是必然该死,还是意外死的。我们只知道佛告诉我们这个原理罢了。

如果这个人这一生行善比较多,他要往生到善道去。在他死亡的时候,他就从脚上逐渐发凉,最后呢头顶还有热气,这个我们就可以说他往生到善趣去了。

记住,是往生到善趣去。而不能说他往生到极乐世界了。

善趣可能是在人道,或者到天道了,也完全有可能往生到极乐世界了。

我们没有这个天眼是看不到的。

但是根据经典的判断,我们知道他往生善趣了。这种人在死的时候,一般死的会比较安详一些。没有那么多的恐惧现前。但是你不能说,他一定往生到极乐世界了。

这个人如果做恶比较多,那么他死前会出现恐惧,然后可能会看见一些乱象。他死的时候是从头开始凉,身体已经凉了,最后脚上还会有一些热气。这种情况就是往恶趣去了。有可能地狱,有可能恶*,有可能畜生。这是往善、往恶。

受精卵的前七天就叫迦罗逻或者叫歌罗罗。这个生命你把他杀掉。在佛法当中,它也是杀人。

然后对于行方便,佛陀將杀生的方式都作了详细的论述。这里不细说。

为人作无烟火坑,人死者不可悔。

这是为杀人准备的。只要是人就行了,人死者不可悔。

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

这个时候,一个非人,比如*神。

包括后面的畜生落入坑中死。也因为这被杀了。因为他的目标是杀人,不是为了杀非人、畜生所以说这个罪是可悔的。

从五缘成犯,我们分析一下是否具足。

第一个是人,第二个是人想,是不是这前两个缘都不具足。因为他是为人准备的,他没有这个杀心来杀非人或畜生。他不因为这个事而犯下不可悔罪,这是中罪或者下罪可悔。

为非人作坑,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人死,是下罪可悔。

这个时候人死,是下罪可悔。为什么这个人死了他没有构成不可悔罪呢?

因为从五缘成犯上,必须是为杀人。就是第一条、第二条都是跟人有关的。现在他是为杀非人准备的坑。是没有杀人的心。这个大家理解吗?

比如说我在野外要逮个兔子,我挖了一个陷阱。结果掉进去一个人,这个人因此死了,我没有杀人之心,这纯属于误杀。也是属于可悔罪。

无论是人还是畜生,他对这两个对象都没有杀心,所以这两个都属于误杀。都是可悔罪。

若为畜生作坑,畜生死者,是下罪可悔;若人堕死、若非人堕死,皆犯下罪可悔。

这一个是专门为畜生准备的火坑。那么人和非人堕进去这属于误杀,下罪可悔。

若优婆塞不定为一事作坑,诸有来者,皆令堕死,人死者,犯不可悔;非人死者,中罪可悔;畜生死者,下罪可悔;都无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

这一个小段分成三个意思,第一个,他挖这个坑,他就是为杀生害命来的。

无论你是人也好,你是畜生也好,你是非人也好。

无论是谁从这儿过,我都要他死。对所有到那里去的众生都有杀心。

如果是人堕进去死了,那这五缘就构成了杀生不可悔罪。

如果是非人和畜生堕进去了,虽然这五缘也具足了。但是他满足的是十恶业道杀害所有的众生,他不满足五戒的杀生不可悔罪。

因为五戒的杀生不可悔罪指的是杀人。

如果说他把坑挖这里,没有任何的众生从这儿经过,这个时候犯不犯呢?

都无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

就是他起心动念已经有杀心了,并且已经行方便了,就是挖这个坑也有杀害之心,只不过说没有落网者。所以这个时候他犯三个方便可悔罪。

第一个方便罪是从这个对象上结的一个方便罪。

第二个方便是从非人上结的一个方便。

第三个方便是从畜生上结的一个方便。虽然没有形成杀生的事实,但是有了杀心,然后也采取了行动。虽然没有人、没有非人,没有畜生因此而死,但是他犯了三个方便可悔罪。

下一段堕胎死。

又复堕胎者,与有胎女人吐下药,及灌一切处药,若针血脉,乃至出眼泪药,作是念:以是因缘令女人死。

上面说的几种给她吐下药,或者这个从身体的某一个空隙灌药,或者针刺她的血脉,或者出眼泪药,他的目的是让谁死啊?

这个一定要明白这个杀生的对象。是为了杀这个女人。用这些措施、这些手段。

这个杀人方面,他可能会出现多个不可悔罪。

就比如说战争时候放*气,有多少人死亡就犯多少个不可悔罪。

无论采用堕胎法、按腹法或者其他方法,或针对孕妇的,或针对胎儿的,都是按照五缘成犯的标准来判定可悔不可悔罪。

现在不少人都认为堕胎没有罪,是国家法律允许的。我们来了解下法律和佛的戒律它的关系。

佛陀制戒的时候有一条叫随方毗尼。毗尼就是戒律。

所谓随方毗尼就是当地必须遵守的一些法律、法规、规约。

既使佛陀没有制定到。那么我们佛弟子也必须去遵守。

佛陀制戒都没有制到具体的戒,但是只要是当地的道德和法律不允许做的。佛陀说佛弟子也必须遵守。佛弟子如果不遵守也算犯戒。

所以说:法律上有的,如果戒律上没有,我们必须遵守法律。佛弟子一定是爱教也爱国的。

如果违犯了法律也就是违反了佛陀所说的随方毗尼。

佛陀制戒的精神就是我们第2课讲的十句义。它是适合于十方三世的。

再反过来如果戒律上禁止的,法律上允许的呢?

我们就以戒律为准。

比如堕胎虽然法律上它不算犯罪。因为法律上对这个人来说,更多的是从出生之后才算一个人。

但是佛法上呢,从受精卵开始,就是从怀孕开始已经是一个生命了。不管他出生不出生都算是生命了。

所以这一条来说呢,法律允许但是戒律上是犯戒的。

堕胎是一个典型的杀生行为。即使说我们没有受五戒。它依然是一个严重的杀生罪。

我们学习了之后,如果原来确实堕过胎的,一定要忏悔。

堕胎时可能还没有受五戒。所以还算不上犯戒罪。不影响我们后来受戒。

受过戒之后,如果说我们知道这个是个犯戒行为。我们还要堕胎的话,那这就是个不可悔罪了。咱们在这讲这些细节的时候讲的很明白了。

如果说怀孕的人自己要堕胎,她当时只是以为这是块肉,不认为是人,那是不可悔罪,还是可忏悔罪呢?

这个可悔、不可悔都是受了五戒之后才有的。这个如果说没有受五戒那就谈不上什么可忏悔不可忏悔。这个能理解吗?

如果没有受五戒,他只是单纯的十恶业道当中的这个杀生。这个杀害有情众生。杀人也是非常严重的。此时算不上犯戒。以后还可以去受五戒、八戒。

但是如果受了五戒还做,这个就是不可悔罪。哪怕你不懂,也是个不可悔罪。

如果医生说胎儿有病去堕胎是不可悔罪还是可悔罪?

这个我们一定要明白,医学说胎儿有病。只是医学的鉴定而已。

我们通过念佛、我们忏悔有可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是第一。

第二个,他既然有病,那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业。

在佛教当中我们非常坚定的说,凡是怀孕的都是你们之间的缘。你没有任何理由去杀害他,这个明白吗?

在这地方没有借口、没有妥协。你即然让这个孩子来了,那么你就有义务生下来,把他养起来。他也是缘。至于他健康不健康,那都是你们之间的业。因为孩子来,有一些是报恩的,有一些是报怨的。恩与怨都是你们之间的缘分。这一点来说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如果有人为了怀上儿子或女儿,一查B超不是自己想要的性别而堕胎的。这是人为的来剥夺他人的生命。所以如果受了五戒这是典型的杀人不可悔罪。

胎儿的父亲与母亲是否同罪?

那我们就要看这个事谁来主导的?如果母亲说要堕胎,父亲不同意。那这个时候父亲是无罪的。

如果父亲同意,母亲也同意,那两个人都是不可悔罪。

存不存在说这个父亲同意,母亲不同意去堕胎的?

除非说她被绑架了,否则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母亲不同意的话,在这个社会来说,她完全可以把这个孩子留下来。

在计划生育很严的那些年,被人按住手脚,医院去。这个时候她没有任何反抗力。这个时候可以说她不犯。

但是现在,那都是说到最后说不过别人,自己又软弱,医院去的,对吧?这个来说我们要明白。

还有人说,这个杀动物吃肉,师父讲这个是可悔罪,忏悔后不用下地狱。那么我就去杀,杀完之后我再去忏悔。

这样一种情况,明确地告诉大家,你是忏悔不掉这个罪的。因为你属于明知故犯。

如果说原来你不知道,你犯下的这些罪,你说我现在真诚忏悔,后不复作。那这个是可以忏悔清净。就是不用堕地狱当中。

你现在本身就知道这是犯罪,你还明知故犯,你指望着犯过之后,再去忏悔,这个没用。

因为你抱着一颗杀生之心去做的,你在杀这个动物之前你就知道,这是个犯罪的事,你还要去做,这个忏悔是忏不清净的。

劝别人自杀,劝的对象有三种人。

第一个恶戒人,第二个善戒人,第三个老、病人。

所谓恶戒人来说呢,他遵守的职业就是一种恶戒。

比如说在杀鸡、鸭、狗、羊、猪、鱼等这些行业中,他有自己的规矩与底线。这类人说:我只杀猪,或者只杀鸡,或者说我只杀家养的那些家禽。野生的我坚决不杀,这是他自己制定的戒律。这就叫恶戒人。

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恶戒人,何以久作罪?不如早死!

这是劝恶戒人自杀。

我们看一些新闻、电视中有一些人确实恶贯满盈,我们会不会有这种心念,会咒骂他们:像你这种恶贯满盈的人为啥不早点死?

生活之中我们可能在非常愤怒,嗔恨心非常强的时候,对某一个人我们可能也会说这一类话。你咋不去死?你为啥不早点去死?说这一些话出来,是人因死者,是罪不可悔。

他或许因你说后,惭愧心突然大发。说:我确实恶贯满盈,我就跳楼吧,然后他就因为这个死了。

那么我们就犯下了不可悔罪,你通过激怒他,去咒骂他,行这个方便,他最后因此而死。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是五缘具足的。是罪不可悔。

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这个因为我们说这些话,他采取了自杀的行动最后没有自杀了,或者说自杀之后,又因为别的原因死了,所以这个是中罪可悔。就是我们所做的这五缘最后一缘,命断没有实现,所以是中罪可悔。

若恶人作如是语:我不用是人语。

就是这个作为恶戒人说,我不听你在这胡说八道,但是呢他可能因为别的原因死掉了,那么对我们来说,这五缘是不是也至少构成了四缘。

第一个他是人。

第二个我们知道他是人。

第三个起杀心。

第四个行方便。

前四方面我们都做了,只不过对方没有按照我们说的去做,犯的是一个可悔罪。

若赞叹是人令死,便心悔。

们说完这些话之后马上后悔了,觉得不应该让人家去死。

何以教是人死?

所以就再对他说,你虽然是持恶戒的恶人,但是如果能够遇到善知识的话,能够听闻善法,能够按照善法正思维。这样你完全可能离诸恶罪,能够离苦得乐。从这一种罪恶当中解脱出来。你可千万别自杀。这个因为你要自杀,我就犯不可悔罪了。所以不要去自杀,还要好好活着。

若人受其语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那么作为我们来说,毕竟有了这么一个过程,只不过在最后一步,我们阻止了他自杀,他没有因此而去自杀、去断命,所以这个是中罪可悔。

然后劝善戒人呢?

汝持善戒有福德人。若死,便受天福。何不自夺命?

就是对持戒、善人、富贵、豪侠、义士等因为病患、残废、孤寡、贫穷、失意、丧亲、破劫、灾难等等,称赞他持戒行善,对他说法,赞叹死后生天,胜在人间受种种苦恼。劝化他死胜于恶活,他听后用种种方法死了。

赞叹令人死。那就犯下不可悔罪。这是赞叹杀的第二项。

何不自夺命?只不过说我赞叹你是一个手段,目的还是想让你死。一定是有杀心的。

若不自杀者,中罪可悔。这个咱们刚才也讲了这是五缘当中缺了最后一缘,命断。

若善戒人作是念:我何以受他语自杀!

就是我不听你在这儿给我瞎说,我不去自杀。

若不死者,这也是对想杀他的人来说构成了四缘,所以也是可悔罪。

若教他死已,心生悔言。

就是自己赞叹他死之后后悔了,说为什么我会去叫一个善戒之人去自杀呢?又劝说,你这一辈子积德行善!汝善戒人,随寿命住。活到啥时候是啥时候。莫自夺命。你可千万不要想不开去自杀。

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他最终没有自杀,我们犯下一个中罪可悔。因为毕竟前四缘,我们还是采取了行动。前四缘具足,这是第二种赞叹善人杀。

第三种呢就是老、病者。

老、病者,他四大增减,受诸苦恼。这个时候因为年老体衰,四大不调。可能生活不便,甚至不能自理,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痛苦,给周围的亲人也造成了很多的不方便。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对这些人说:

汝云何久忍是苦,何不自夺命?

这就像有些人给自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病人会说,你这老不死的,病成这个样子了,还要拖累我们,为啥不早点死呢?

或者劝告他,你已经病的这么严重了,这辈子也享过福,儿女小辈也孝顺,不枉这一生。也活够了,不如自我了断,不用受这病苦。这就是赞叹老、病者杀。

若语病人已,心生悔:我不是!何以语此病人自杀?还往语言:汝等病人,或得良药,善看病人,随药饮食,病可得差,莫自夺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这一段都跟上面的一样,劝了之后自己又后悔了,再劝他:或者你这个病还有救,我们还能找到好医生、好药。你就好好活着等等。

劝告之后这个病人没有因此而死。所以他是中罪可悔。也是最后一缘命断没有满足。

余上七种杀,说犯与不犯,同如上火坑。

都是根据五缘成犯的标准,我们判定是可悔罪还是不可悔罪。

你知道自己要杀的对象是谁,并且一切都非常清晰,最终确定目标是人。这个人具体要杀的目标也死了,这就是个不可悔罪。

如果人作非人想杀,人中生疑杀,皆犯不可悔。

因为人做非人想杀。就是他是一个人,但是我以为他是非人,结果把他给杀掉了。

如果我们按照五缘成犯来说,第二个条件他是不具足的。

因为这个条件是人对吧。

第二个条件,我们知道他是人。但是在这里呢,做非人想。就是你以为他是非人。

比如外面这个衣架上搭了一个棉袄,我们半夜从这儿走的时候,以为是一个人在那儿站着,拿着刀上去把他砍了。这个时候就是非人做人想了。

人做非人想也是这个样子。他是一个人,你以为他是一个非人,结果把他杀掉了。

按照五缘成犯来说,他是缺了第二缘,应该是一个可悔罪才对。但是在这里呢,包括人中生疑,就是他究竟是不是人呢?在这里都把他列到不可悔。

佛陀的戒律最终分成了五部。因为一代一代传下来传到第五代优波毱jū多。他有五个最得力的弟子,把这个律分成了五部。

四分律、十诵律、包括迦叶遗部等等分为五部,然后再往下细分,分成了二十部。而这一些情况,佛陀都已经预见到了。

佛陀在经典当中说这二十部律,我们无论只行哪一部律最后都可以得到解脱。这些弟子们在整理的时候会有一些区别。按照这个去做依然能得到解脱。

这个人做非人想按照四分律的标准,这种情况他是可悔罪。

按照十诵律的标准。六道之中人为至尊之位。还是要按照不可悔罪来执行。这个大家明白吗?

这是戒律上的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都不错。所以我们知道这个五缘成犯。我们也要明白一点。佛陀在这里并没有说错。按这五缘成犯你就会发现,明显第二缘不满足。为什么还会是个不可悔罪呢?

佛陀制戒来说,他是应病予药、因机致教。我们按照这个去做,最终都会得到解脱。

所以这个说:人作非人想杀,人中生疑杀,皆犯不可悔。

十诵律,采用的是这个观点。这个不给大家做过多的解释。但是,我想肯定会有一些同修在这个问题上,会认真地去研究。当研究到这五缘成犯来说,第二缘不满足,为什么还是犯了根本的不可悔罪,他的原因就在这儿。这个先做一个了解。

这是律上的一些观点。我们作为初学者来说,先把这五缘成犯弄清楚再说。

又一人被截手足,置着城堑qiàn中,又众女人来入城中,闻是啼哭声,便往就观,共相谓言:若有能与是人药浆jiāng饮,使得时死,则不久受苦!中有愚直女人,便与药浆,即死。诸女言:汝犯戒,不可悔!即白佛。佛言:汝与药浆时死者,犯戒不可悔。

就是一个人被砍了手脚。扔在了城边的一个沟里面。然后一群女人从这儿过,看到这个人在那呼天喊地。

大家就说,如果这个时候给他药浆,让他死了,就不用受这个痛苦了。

当中就有愚直女人给了他药浆,他喝了之后果然死了。这里还是犯了第三条:有杀心,其它四缘也都俱足,五缘成犯,所以同样是一个不可悔罪。

从贪、嗔、痴的角度是不是因为痴而杀人?在这里她既没有贪,也没有嗔。但是因为对因果道理不明了。对于佛说的戒律没有学透,这也是一个愚痴杀。

她以为好心让这个人早点结束生命、结束痛苦,但是其她人就说她犯了不可悔罪。然后她就去问佛陀,佛陀说就是犯了不可悔罪。这个叫愚痴杀。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另外一种情况。佛陀这个时候所制的戒属于声闻戒,就是偏重于小乘的戒律。

为了让我们发起出离之心,能够从各种痛苦当中解脱出来。主要是自利。

作为声闻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自我的解脱。所以在这条戒上,即使你以一颗"善心"来做这件事也是错误的。

如果你受了菩萨戒,确实是从对方来考虑.就像我们在上节课十句义中讲到瑜伽菩萨戒中的菩萨:

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

这个必须是以菩提心、以大悲心为基础。

他对杀戒来说又非常的清楚。

就是明知这样做自己可能要堕地狱,是为了对方不堕地狱,发起的一种大悲之心。那么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他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在这一点上得给大家补充说明一下。不是佛陀没有慈悲之心,而是说我们必须对戒律,对出离心和菩提心有所区别。

若居士欲殺父母,心生疑:是父母?非耶?若定知是父母殺者,是逆罪,不可悔。

所谓的逆是指五逆之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个就是五逆.

如果说目的就是杀母,最终的结果把自己的母亲杀了。不但犯下不可悔罪,而且犯下了五逆之罪。

同样是杀生,它也是有区别的。

杀生的对象不同,另外在杀前、杀中及杀后心态不同,都会导致他未来的果报不同。

若居士作杀人方便,居士先死,后若有死者,是罪犯可悔。

这个怎么说呢?就像张三想把李四给杀掉。结果杀李四的过程之中,反而自己先死了。张三死后李四也死了。

那么张三会不会犯下这个不可悔罪呢?大家分析一下,杀害的那个对象后死。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来回答。

我们受的五戒它是声闻戒。声闻戒的戒体是尽形寿的。

张三在他生命结束的时候他的戒体也消失了。这个李四还没有断命。他只完成了这五缘当中的前四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是可悔罪。

如果是李四先死呢?那他就犯下这个不可悔罪了。因为李四死的时候,这五缘已经全部完成了。

从这一点我们引申出来自杀。自杀究竟是可悔的还是不可悔的?在自己断命的时候,这个戒体也同时的消失了。

从律上来说呢,这个自杀他还没有达到不可悔罪的程度,因为他的戒体和生命同时消失。

然后就有人可能会问,读阿含经的时候,好多阿罗汉也是自取涅槃了。

就比如说这个舍利弗,舍利弗跟佛说,目键连被打成那个样子自取灭度。我也年老体衰。另外佛陀马上也要涅槃,我不忍看到佛陀先涅槃,我就先走吧。他跟佛请示,佛陀最后也同意他先走,他就自取涅槃了。

佛涅槃前、后大批的阿罗汉纷纷的自取涅槃。

大智度论第一卷,佛陀灭度之后,阿罗汉纷纷自取涅槃。然后迦叶尊者就跑到这个须弥山上撞钟。这个钟声传遍三千大千世界,说:你们如果都去涅槃了。佛陀这三大阿僧祛劫所证的无上妙法,谁来集结呢?阻止这些阿罗汉再继续的涅槃下去。那么这一些人来说他算不算自杀呢?

大家现在是在猜答案呢,还是说:我想在佛经里找答案.

这个猜答案跟我们学佛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我们要明白一点,如果我们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就行了。

我们深入经藏你会发现,这些经文中都有答案。只有我们还没读到的内容。

关于阿罗汉自取涅槃,佛陀在阿含经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如果说你这期的生命结束,你不再来了。就是没有后有,那么他是无罪的。如果他还要再来,还去自杀,那这个他就是有罪。

阿罗汉他的涅槃,最后的灭度叫无余依涅槃,就是他在涅槃之后进入到一个永恒的、寂静的、非常安乐的、远离烦恼的一个涅槃状态,他就不再来了。所以他的涅槃虽然是自取灭度,不属于自杀。但是佛陀依然不鼓励他这种行为。

而我们凡夫,包括还没有证得圣道的圣人,如果他要自杀的话,他还要再来轮回的。那么这个自杀他就是有罪的,虽然犯不上这个不可悔罪,但是依然是一个重罪。

这是关于自杀,关于阿罗汉的自取灭度,有这样的区别,跟我们凡夫来说,是不一样的。

所以判定这个究竟谁先死,谁后死。这个不可悔罪,它是根据戒体消失的。声闻戒这个戒体它是尽形寿的。生命结束戒体消失。

这个跟菩萨戒是截然不同的。菩萨戒你只要不犯破坏戒体的这些重罪的话,那么它的戒体是尽未来际的,就是一直到成佛这个戒体都还在。

若居士生疑,是人非人?若心定知是人,杀者,犯不可悔。

就像我们半夜在路上走着的时候,看见前面一个人形的,你就想把他杀掉,也可能在离他十步之外的时候,你在考虑着,他究竟是人呢还是非人?是人还是*呢?等到走近的时候,你确定他是个人,你还要把他杀掉。那这个时候就是不可悔了。

再往下,若人捉贼,欲将杀,贼得走去。若居士逆道来,追者问居士言:汝见贼不?是居士先于贼有恶心瞋恨,语言:我见在是处。以是因缘令贼失命者,犯不可悔。

如果居士看到这个贼,或者对其中一个贼或者几个贼有嗔恨心,然后就借着这个机会,就对这些抓贼的人说。我看见了他们往哪跑了。

然后因为这个因缘。这个贼又被抓住了,然后被杀掉了。那我们就犯下不可悔罪。

若人将众多贼欲杀,是贼得走者,若以官力、若聚落力追逐,是居士逆道来,追者问居士言:汝见贼不?是贼中或有一人,是居士所瞋者,言:我见在是处。若杀非所瞋者,是罪可悔。余如上说。

如果是一群贼跑了的时候,抓贼的去追逐他们。但是居士只对这一群贼当中的张三一个人有嗔心。他心里边想的就是把张三抓住,把张三杀掉就行了。他有这个意念。但是把这群人抓住之后呢张三没被杀掉,其他的被杀掉了。因为被杀的对象跟他发心的对象不一样,是罪可悔。

若戏笑打他,若死者,是罪可悔。

这个时候戏笑打他,是不是没有那个杀心?只是开玩笑,可能出手过重了,结果把对方打死了。由于不是有意为之是罪可悔。

下一条若狂不自忆念杀者,无罪。

这个时候如果是痴狂心乱的状态,比如精神病。

在我们的法律之中,精神病杀人是属于免于刑事责任的。

在佛法当中也是这样。他是处于痴狂心乱的状态,这个时候杀人的话,他就是无罪。

若优婆塞用有虫水及草木中杀虫,皆犯罪;若有虫无虫想用,亦犯;若无虫虫想用者,亦犯。

这个时候是自己明确的知道,这个水是有虫的,或者说草木中是有虫的。你还用这个水来和水泥或一把火把它点了。就是故意犯下了这个杀生罪。

够不上五戒的杀生不可悔,但是它满足十恶业道的这个杀生。它是有情众生,我们也知道它是有情众生。最终还要毫无顾忌地剥夺了它的生命。所以也是犯罪的。

若有虫无虫想用,亦犯。

你明明知道那个坑里边。有很多小蚊子、虫子之类,你还非要用那边的水,你给自己自我安慰说这里边可能没有虫吧。

若无虫虫想用者,亦犯。

虽然它没有虫,但是你认为它里边有虫,你还没有及时地中断自己的这个行为。

象这些都是缺乏慈悲之心的。所以这个也是需要忏悔的。

这是犯下了十恶业道当中的杀生罪。

然后下边这几段就是意外的情况。

有居士起新舍,在屋上住,手中失梁,堕木师头上,即死。居士生疑:是罪为可悔不?问佛,佛言:无罪。

就是在盖房子上梁的时候,这个梁没拿稳,把站在下面的木匠砸死了。然后就问佛这属于不可悔罪嗎?佛说这是属于意外造成的,你们小心一点就行了。他是无罪的。

然后下边这一段,这个都是这个意思。

屋上梁,人力少不禁故,梁堕木师头上,杀木师。居士即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作好用心,勿令杀人!

这个都是由于意外造成的。所以佛说虽然无罪。但是这个要作好用心。就是自己对这个事要筹划详细一点,不要发生这样的意外。

又一居士屋上作,见泥中有蝎,怖畏跳下,堕木师上,即死。居士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好用心作,勿令杀人!

在房子上面劳作的时候。这泥里边有一个蝎子。这个居士看到蝎子,就吓得乱跳。结果他自己没事,把刚好站在下面的木匠给压死了。

佛说这个是无罪的。但是以后也要小心一点。

又一居士山上推石,石下杀人,生疑。佛言:无罪。若欲推石时,当先唱:石下!令人知。

居士在山上推石头。这个石头从上面滚落下来把下面的人给砸死。这种情况也是无罪。但是佛说了,从上面往从下面滚石头的时候,要招呼一声,让下面的人能够听到。听到先躲开就不会有这样的意外了。

又一人病痈yōng疮chuāng未熟,居士为破而死,即生疑。佛言:痈疮未熟,若破者人死,是中罪可悔;若破熟痈疮死者,无罪。

就是这人长了一个疖jiē子。有居士想把这个疖子给它挑破。结果由于这个疖子还没有长熟。这个病人因为这个事直接死掉了。

这个人就怀疑说自己是否犯下杀生罪呢?问佛。佛说,如果这个疮还没有熟,你明知道它没熟,还不到破疮的时候,还不到你处理这个疖子的时候,你勉强去做,虽然没有杀心,但是这个人死了,是中罪可悔。

如果这个疖子已经长熟了,那就应该把它处理一下。把脓放出来清洗一下。因为这个死了的话,他是无罪的。因为各种条件都具备了。

像医生救命一样,如果救命的时候全力以赴,中间也没有出现医疗事故,由于她身体本身很弱,结果死了。那么医生他是属于没有过失的。

如果抢救的过程之中由于懈怠或者用错药了,或者这个用错一些手术器械导致的死亡。那么医生是有过失的。

又一小儿喜笑,居士捉击jī攊lì,令大笑故,便死。居士生疑。佛言:戏笑故,不犯杀罪。从今不应复击攊人令笑。

击攊就是挠痒痒的意思。小孩笑得喘不过来气,笑死了。

佛说这个也不犯,但是不应该这么激烈地让人笑。

任何一戒佛即使说是无罪的。从威仪门上我们也要考虑。我们做的这个事是否能够给周围的人带来信心。使周围的人生起对佛法的尊重、对佛弟子的尊重。让别人因为我们生起对佛法的一种好奇心愿意过来看一看。

上节课我们也讲过舍利弗因马胜比丘威仪庠序得初道。

又一人坐,以衣自覆。居士唤言:起!是人言:勿唤,我起便死。复唤言:起!起便即死。居士生疑。佛言:犯中可悔罪。

就是一个人在床上躺着。有居士叫他起来。他就说:我要是起来的话就要没命了。居士非要他起来。结果他起来果然死了。居士就怀疑说自己犯不犯罪呢?佛说这个是犯中罪可悔的。

虽然你没有明确的杀心,但是他已经跟你说的非常明白了,起来的话就一定会死。这个属于中罪可悔。

我们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一卷?将不杀生戒讲完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你说让我们杀人,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但是有两种情况我们要注意:

第一种就是堕胎。意外怀孕的情况不少。

如果有一个姑娘来跟你说怀孕了,但是现在还不能要孩子。你可能出于为她考虑。医院把他打掉吧。医院把他堕掉了。那就直接犯下一个不可悔的杀生罪。

堕胎的姑娘、做手术的护士、医生如果都受了五戒,那她们都是一个不可悔的杀人罪。同一件事让好多人犯下不可悔的杀生罪。

即使他没有受五戒。从十恶业道来说,也是一个很严重的杀生罪。这是一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不少。

无论是杀生也好、偷盗也好、邪淫也好,还是大妄语也好。你受了戒之后,如果有时候迫不得已,情势所逼,可能要犯到四不可悔罪。佛陀是慈悲的,也是正遍知的。在一些经、律中有提到“舍戒”的问题。

但是我们要明白,这是佛陀给的一个慈悲的方便之门。我们不要滥用。能把这个戒守到死,就守到死。

不要因为贪心眼下自认为的“好日子”去堕胎等等杀害其他众生或犯其它方面的罪。

“舍戒”只能让我们不犯戒罪,无法免去性罪。这个因还在,因缘会遇时,还是要受果报的。

我们佛弟子要深信因果,从因上努力。不要在果上求果。

当我们日子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多忏悔自己无始劫以来所造种种黑业,然后发愿“后不复作”。

要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寒冰也非一灶能融。

或许你坚持不杀生后经历的所谓的苦难就是你蜕变的殊胜的缘。

记住一点,作为我们佛弟子一定不要轻易舍戒。虽然舍后还可以再受。这个舍戒它不算一品善法。

我们要秉持一条原则,自己不杀生,不伤害其他众生的生命。然后也劝别人不杀生。

对小罪要生起大怖畏想。更何况这些不可悔罪。这是想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所学习的赞叹杀。

一个人已经病了很长时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能你跟他聊的时候也就说:哎,这种情况早死早解脱。如果他听了你的话,果然早解脱了。那么你就会犯下一个不可悔罪。

就像经中愚直女人一样,都是属于愚痴杀。这属于无明。

还有呢,你可能会在一个嗔恨心的作用之下,对一个你非常憎恨的人,或許你会骂他,你咋不跳楼去死?

这种情况之下,你骂完他,他或许突然之间意识到,我可能就是恶贯满盈,活着可能就是没有多少价值。那就按你说的,我跳楼去死吧,真的就死了。我们也就不可避免地犯下了这么一个杀生不可悔罪。

好,我们共同学习不杀生戒到这里。

希望大家多多正聞熏習,通过聞、思、修,開启如佛智慧,悟入佛的知見。

知持、犯之法,识开、遮之缘.早日断杀,给自己和十方法界众生施大慈悲心。

多多运用七圣财、十句义,在生活当中,修行、学习中去体会佛陀制戒的目的与精神。

断我们现在有漏,断未来有漏,令正法久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