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您读经大寶積經卷第七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为您读经,
  及父咸恭敬。

刪闍耶夜叉,
  及諸勝軍旅,

而常擁護彼,
  愛樂此法者。

持國大神王,
  恒將諸眷屬,

彼亦常衛護,
  善說此經者。

醜目之眷屬,
  自身與軍眾,

若能住此教,
  一切當擁護。

增長王亦爾,
  軍旅及諸眾,

愛樂此法者,
  普皆作衛護。

幢幡大幢力,
  此住於東方,

大稱羅剎斯,
  彼皆攝入此。

而於此法門,
  有能受持者,

自身與眷屬,
  常親近守護。

藍婆毘羯遮,
  并及悉馱多,

奚離末底等,
  此皆住南方。

侍衛於帝釋,
  彼皆攝入此,

擁護益精氣,
  一切智者說。

劍離三蜜多,
  及伽羅繫翅,

并與蜜室多,
  名稱羅剎斯,

皆住於西方,
  此等皆攝來,

說法了義者,
  一切常擁護。

實諦有實諦,
  名稱羅剎斯,

深信於此法,
  彼住於北方。

佛為擁護故,
  攝彼來入此,

由如來威力,
  一切合掌住。”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四天王并諸眷屬侍從內宮令入之句?”即說呪曰:

“散寧微舍儞(一) 摩訶(引)薩嚟(二) 摩訶揭儞(三) 摩訶揭若儞(四) 鉢囉(二合)步(引)多微誓曳(五) 馱嚩(二合)社阿孽囉(六) 污播嚩(引)薩儞(七) 阿儞邏(引)細曩覩娑呵(八) 曩曩筏囊?賒儞舍(九) 折埵唎(引)路(引)迦播(引)囉儞(十) 覩肆銘囉(引)若曩污折他(十一) 阿(引)吠設娜(十二) 伊呵薩曼嚩(引)呵囉他(去)(十三) 勿囉(二合)寧孽囉(二合)呵(十四) 薩迷折突地捨(十五)”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摧伏魔波旬句?汝應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呪曰:

“蜜底麗(二合)(一) 蜜多囉嚩底(二) 迦寧(三) 迦曩嚩底(四) 微步(引)底(五) 微步(引)多嚩底(六) 鉢囉(二合)牟折儞(七) 鉢囉(二合)牟折囊嚩底(八) 訖唎(二合)多訖唎(二合)多嚩底(九) 阿怒仰酩(十) 阿怒仰莽嚩底(十一) 鄔播(引)多掣娜儞(十二) 伽(引)麼微嚩攘儞(十三) 底唎(二合)瑟曩(二合)娑牟姝(去)殺儞(十四) 儞孽唎(二合)呬(引)多忙(引)囉嚩藍(十五) 嗢多囉囊嚩底(十六) 鉢囉(二合)底與(二合)多囉嚩底(十七) 鄔閉(引)去沙怒娑呬帝(十八) 阿(引)灆麼囊微輸馱儞(十九) 寧那囉(二合)舍曩(二十) 阿三(引)暮(引)訶儞(二十一) 儞瑟(二合)鉢囉(二合)半(引)者寧(二十二)”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摧伏魔波旬句。由是句故,不令天魔及諸軍眾而得其便。”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彼大梵天句?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呪曰:

“阿地鉢底(一) 摩訶悉他(去、引、二合)曩(上)筏底(二) 娑嚩(二合)琰訖唎(二合)多(三) 悉他(引、二合)曩酩底(四) 曩曩摩護微尾馱(五) 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播薩他(二合)曩伽囉曩(六) 阿地伽薩他(二合)曩鉢底(七) 庶馱薩他(引、二合)曩孽覩(八) 娑含(引)鉢底(九) 阿地羯爛(引、二合)多(十) 微庶(引)馱曩(十一) 庶婆鉢唎(十二) 鉢囉庶皤(引)地目多(十三) 鉢囉(二合)勃多(二合)室唎(二合)多(十四) 儞嚩(引)娑囊(十五) 鉢囉(二合)步(引)多(十六) 鉢囉(二合)皤(十七) 儞孽囉(二合)蹊(引)多伽(上)麼(十八) 娑嚩(二合)悉底(二合)伽(引)麼(十九) 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播薩他(引、二合)曩(二十)”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大梵天句。由是句故,大梵諸天能授與彼諸說法師清淨妙善等引梵行圓滿文句。”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淨居諸天法光明句?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呪曰:

“微輸(引)馱曩嚩底(一) 案底麼伽(引)嚕儞(二) 伽(引)麼磨嚩(三) 鄔娑(引)多(上)儞(四) 鉢囉(二合)涅酩多(引)儞(五) 鉢唎(二合)演多(六) 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波悉他(二合)曩鉢耶(引)(七) 嚩娑(引)曩(八) 阿(引)賴耶微輸(引)馱儞(九) 阿(引)攘鉢演多伽囉儞(十) 案底麼泥(上)舍(十一) 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播悉他(引、二合)寧(十二)”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淨居諸天法光明句,由是呪句而能授與諸善男子我諸法藏。”

佛言:“無邊莊嚴!若有天王、人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及諸龍王,或大威德小威德者,若信不信諸眾生等,我皆授與陀羅尼句,令其信者於此法中獲增上信,其不信者默然捨之,不令得起語言諍論。說此法時,若有來作障礙留難而悉摧伏。此中何者是能攝取淨信者句?”即說呪曰:

“愚嚧那(上)嚟(一) 阿者鉢麗(二) 娑嚩(二合)毘涅呵(引)囉(三) 句末泥(四) 涅攘曩鉢囉(二合)底微嚧異寧(五) 只多珊者曩儞(六) 只多鉢唎(二合)羯酩(七) 只多三(上)鉢囉(二合)娑(引)那儞(八) 麼曩肆也(二合)(九) 呵唎灑(二合)伽囉儞(十) 微攘曩肆也(二合)(十一) 阿怒娑嚩(二合)底(十二) 阿怒達麼努閉去灑(二合)寧(十三) 呬都珊那唎舍儞(十四) 多他阿去殺(二合)囉鉢那(十五) 涅泥(上)舍(十六) 輸(引)地多(上)嚩底(十七) 野他(引)孽多(十八) 野他努句路(上)播麼(十九) 鄔播莽涅泥(上、引)舍(二十) 微庶(引)地多(二十一) 怛多囉(二合)伽(引)麗(二十二) 曩者羯答微閻(二合)(二十三) 三(上)鉢囉(二合)娑(引)娜遏他(二合)覩娑麼(二十四) 野他(引)怒句嬾者目佉(二十五) 鄔波僧賀囉喻儞舍(二十六) 阿(引)舍耶肆也(二合)(二十七) 微庶(引)地耶(二十八) 野他庶(引)地底(二十九) 羅去灑(二合)曩羅去灑(二合)儞(三十) 羅去灑(二合)曩嚩底(三十一) 羅去灑(二合)囊微輸馱儞(三十二) 鉢囉底吠馱遏他(三十三) 珊那唎(二合)舍儞(三十四) 句舍囉冐他薩謎呵(三十五) 鉢囉(二合)微者曳(三十六) 娑麼娑囉儞(三十七) 訖唎多(引)怒阿囉(二合)去史(二合)(三十八) 薩底也(二合)遏替(三十九) 薩底也(二合)南(上)(四十) 素微輸(引)地帝(四十一)”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淨信者句及授與句,由是當能授與說此法師善品及義。善男子!我今復說摧伏不信者句。”即說呪曰:

“去灑(二合)迷(一) 去灑麼嚩底(二) 迷多囉(二合)鉢唎(二合)羯麼(三) 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波娑他(二合、引)寧(四) 伽囊鉢囉(二合)底邏(引)婆(五) 呬多努劍跛(六) 散喏曩儞(七) 僧揭囉(二合)呵嚩薩覩(二合)(八) 呬多嚩薩覩(九) 散那囉(二合)舍儞(十) 鉢唎(二合)嚩喏儞耶(十一) 嚩喏儞(十二) 簸跛咩多囉(二合)(十三) 細嚩儞(十四) 曩坦多囉(二合)泥世薩他(二合)答微耶(二合)(十五) 野多囉(二合)尾揭囉(二合)呵嚩底怒(十六) 薩摩孽爛(二合)陀(十七) 鉢囉(二合)那(引)邏儞(十八) 鄔波蔗囉珊那唎舍儞(十九) 儞舍囉(二合)夜微庶(引)馱儞(二十) 阿(引)多麼(二合)怒伽酩(二十一) 鉢囉(二合)鄔波僧呵囉(二合)儞(二十二) 涅酩多(引)儞(二十三) 阿怒囉去沙(二合)(二十四) 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波娑他(引、二合)寧(二十五)”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調伏不信者句,由是不令造諸過惡。直爾善法尚多憎嫉,何況於此無上法教。是故此諸呪句,為滅一切諸過惡故,為斷一切煩惱故轉。無邊莊嚴!我見眾生心無淨信,或欲鬪諍、或欲損害、或欲惱亂,而來親近如來。知彼心所動作,隨其種類,以諸法門而作覺悟,令其捨離不善尋思,及令發起諸善根因。

“無邊莊嚴!如來安住於十八種不共法中,能善了知眾生心行,及能了知心所攝法。無邊莊嚴!何等名為十八佛不共法?無邊莊嚴!所謂如來於某時夜,現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入於無餘涅槃,於其中間無有誤失、無卒暴音、無忘失念、無不擇捨、無種種想、無不定心,精進無退、念無退、志欲無退、等持無退、慧無退、解脫無退、解脫智見無退。一切如來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一切如來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一切如來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如來智見於過去世無著無礙,如來智見於未來世無著無礙,如來智見於現在世無著無礙。無邊莊嚴!如來成就此等十八不共法故,無量智見力悉皆成就故,能開演此陀羅尼門清淨法品。為於不信一切有情生淨信故,為淨信者於此法門得清淨智。無邊莊嚴!如來隨所樂欲,以諸無量種種語言分別解說此陀羅尼門,亦不能說此陀羅尼門斷疑理趣百分之一,乃至俱胝百千算數及譬喻分。何以故?此諸法門是無量門、不思議門,此所有門能得一切智智轉故。

“復次無邊莊嚴!由此如來以無量異名,今為汝等開示演說此諸法門,欲令汝等普遍了知無量法門、得陀羅尼故。”即說呪曰:

“怛姪他阿(引)唎曳(一) 阿(引)唎耶(二合)嚩底(二) 阿(引)唎耶(二合)怒(上)揭帝(三) 儞馱(引)寧(四) 儞馱曩嚩底(五) 嚩覩鉢囉(二合)酩(六) 嚩囉覩(二合)簸掣那(上)伽囉儞(七) 阿(引)伽(引)舍微輸(引)馱儞(八) 阿怒去鎩(二合)簸儞(九) 阿寧去鎩(二合)簸儞(十) 阿微孽多鉢囉酩(十一) 阿怒播孽(上)底儞(十二) 涅畔(引)曩鉢他微輸(引)馱儞(十三) 微耶(二合)波儞去史(二合)鉢底(十四) 阿怒播(引)那(十五) 寧(引)馱播囉酩(十六) 薩嚩攘涅畔(引)曩(去)寧那囉(二合)舍寧(十七)”

佛告無邊莊嚴菩薩言:“此諸陀羅尼印能清淨句、異名說句,由受持此陀羅尼法門,以少功用證菩薩位差別妙智及近大悲,由隨義覺證得悟入一切法智。

“無邊莊嚴!此陀羅尼句是大良藥,以能除破諸重病故。復能除滅無明無智極黑闇障,隨順明法圓滿轉故。隨何明法圓滿而轉,謂隨順明法智圓滿故。而能現證宿住智明,隨順明法智善巧故。而得出生天眼智明,隨順捨離諸煩惱故。能現證得漏盡智明,由此復能獲得一切所學波羅蜜多、無上智見、一切智智見、一切智智地。無邊莊嚴!汝觀如來善能如許廣大說法,於諸方便善巧圓滿。無邊莊嚴!如來如是成就大智,能善安住一切智智力無畏等。此無上寶藏,於無量俱胝那由他劫所修善根之所積集。以是緣故,能善安住此諸法門,今為汝等成熟佛法,於法理趣出生善巧,開示演說此陀羅尼清淨法品。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心求趣大菩提者而欲隨我正修學者、於我法教欲擁護者、於諸如來無量法藏欲受持者,於此法中當勤修習志樂精進,住不放逸不著三界,於一切智智心作意善加持者、於諸色緣清淨善巧善修習者、於受想行識清淨善巧勤修習者、於實諦句出生清淨勤修習者,於諸法中應可樂求諸清淨智。無邊莊嚴!由內清淨故一切法清淨,由內寂靜故一切法寂靜,由內寂滅故一切法寂滅,由內無所取故一切法無所取,由內不住故諸法不住,由內滅故一切法滅,由內無所作故一切法無所作,由內無來去故一切諸法亦無來去。

“無邊莊嚴!此諸門句令諸菩薩內清淨轉,由外本性無分別故不起分別,然能受持清淨陀羅尼門。捨離貪恚心不貢高,為諸如來之所稱歎,於諸眾生最為殊勝作無上主,當能證得無礙智說歡喜辯才,於前後際得清淨智,能遍記?而能隨念中道之性,及能證得無生法忍,能證緣起願殊勝性,及於諸願能遍清淨,當能遍持不共一切法智善巧,所發語言眾皆信受,能於當來雨大法雨。無邊莊嚴!菩薩由得陀羅尼故,必定當證無生法忍,逮得一切法清淨智,及能出生如是法智,謂一切法不生不滅。而復證得如是法智,謂虛妄生生不成就。不成就者即便散壞,散壞法者而無所趣,此一切法皆滅壞門。此滅壞門同無生相,若是無生彼即無滅,如實觀察一切諸法遠離相已,則不執著則不戲論。無邊莊嚴!此是諸菩薩無生智門善巧觀察,而能入此諸陀羅尼,由是速能獲無生忍辯才具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若法虛妄生, 生已必滅壞,諸法離於有,
  於誰可遍持?諸法既非有,
  無有無可取,若法不可得,
  於何而遍持?若不了諸法,
  自性不可得,彼則行於相,
  不得陀羅尼。諸法如虛空,
  由是說開示,虛空及開示,
  二俱無所有。此二離於有,
  諸法亦空無,如是解法者,
  彼能獲總持。隨覺無初始,
  不分別中後,諸法離分別,
  一切悉空無。若處無堅實,
  不實亦非有,依諸法真理,
  云何得遍持?如是了諸法,
  自性無所有,我今略說彼,
  得清淨總持。諸法如虛空,
  亦等於空曠,以慧常觀察,
  彼能獲總持。諸法無所有,
  不生亦不起,無有無可取,
  此云何遍持?一切法無相,
  自性無戲論,一切皆離相,
  說法無所有。若能如是解,
  一切法如理,彼則無分別,
  而能得遍持。諸法以自性,
  無故不可得,解了無有義,
  彼成就總持。若如是觀察,
  一切法不染,智不分別空,
  彼能持諸法。無常義空義,
  苦義及厭離,若以慧了知,
  彼智得增長。示說無所取,
  涅槃如理義,堅無分別意,
  亦不分別法。由是能受持,
  諸法不堅固,無有無所取,
  寂靜空難見。若解法已說,
  於說不分別,無著無分別,
  能持此法門。若解了相已,
  能了於無相,彼亦於諸法,
  不起捨離想。彼能了此義,
  正覺之所說,善巧說祕密,
  彼能隨我覺。若如理觀察,
  無量一切法,彼捨離諸量,
  能覺此理趣。若能觀察法,
  無名及無相,能了達此義,
  彼能增長忍。諸願與殊勝,
  及如理觀察,所願并諸色,
  不住能違彼。了此法門義,
  能如理觀察,於諸法理中,
  彼亦無疑惑。若以慧觀察,
  一切諸法相,決定解了者,
  彼則入無相。彼於此理趣,
  能了善安住,如是無畏者,
  能速證佛法。於法不戲論,
  平等無分別,了法相應已,
  於厭離無惑。於滅不分別,
  蘊盡寂靜義,彼於法平等,
  得如理辯才。能修習慈悲,
  利益諸眾生,善住相應者,
  彼覺了無上。若離眾生相,
  能了法無我,法無戲論義,
  如理不戲論。若聞此法已,
  能速得淨信,彼當見正覺,
  彌勒兩足尊。彼令我歡喜,
  於此眾會中,若有聞此法,
  彼能作賢愛。敬愛如來者,
  是則無破壞,由聞此法已,
  能為善賢愛。若於賢劫中,
  欲見諸如來,修學此法門,
  能令諸佛喜。無量壽威光,
  阿閦大名稱,若欲見彼者,
  當學此法門。若欲成菩提,
  寂靜最勝法,或求轉輪位,
  當學此法門。若樂求最上,
  善巧總持門,當於此法學,
  常應不放逸。若欲成廣大,
  最上殊勝願,求證菩提者,
  當學此法門。此經之所說,
  陀羅尼法門,能開示諸法,
  此印最無上。諸法內真實,
  以總持開示,此虛空法門,
  善決無邊義。所說諸善門,
  此法能開示,總持義善巧,
  陀羅尼力故。總持說為慧,
  能持一切法,總持義善巧,
  以慧能了知。於此異多釋,
  已善說佛法,以義正開示,
  無上菩提分。差別智善巧,
  於斯正開示,若於此法學,
  證無上菩提。於此教開示,
  無上善法門,得方便智已,
  應當說此法。未曾說諸法,
  此無上種性,於此義當學,
  開示甘露句。智者若欲求,
  諸佛無礙慧,若於此義學,
  當獲最上智。我於往昔時,
  無量無數劫,若不學此法,
  不證寂理趣。由我曾供養,
  無量百千佛,為是能了知,
  說此無上法。我為諸眾生,
  作無邊義利,汝等應當作,
  得此陀羅尼。若能了知此,
  陀羅尼門印,智者由一句,
  能入此法門。我智慧無上,
  亦無有數量,由我具智蘊,
  能開示此法。智者於此求,
  隨覺菩提義,於此義法門,
  無畏當勤學。智者若欲求,
  廣大智慧性,於佛生尊重,
  當學此法門。若欲轉法輪,
  及吹大法螺,智者應如理,
  當學此法門。若欲放光明,
  普照無邊際,求於佛法時,
  於此如理學。於天人世間,
  若欲為上首,彼可學此經,
  決定一切法。欲求廣大智,
  發起諸功德,樂求佛慧時,
  於此應隨學。欲開示法門,
  樂求於最勝,無戲論佛智,
  於此義當學。若欲樂開示,
  無礙智所說,修學此法已,
  應說甘露句。若欲照俱胝,
  無量無邊界,彼等於此教,
  應當善修學。此無上法門,
  能淨除諸法,一切法清淨,
  於此經中說。種智兩足尊,
  演此廣大法,於為菩薩說,
  此經最無上。”

佛告無邊莊嚴:“是故諸菩薩於此法教生愛樂已,為攝此法令久住故,復為哀愍諸眾生故,於此法教應當書寫受持讀誦。無邊莊嚴!若復有人於彼時中聞此法已,於如來所以愛樂心而常思念,彼諸人等當得如來無邊法藏諸陀羅尼,辯才具足,於一切法速得自在,能具攝受不可思議佛剎莊嚴聲聞菩薩。無邊莊嚴!若諸菩薩住一切法無戲論者,由陀羅尼清淨門故,此諸法門常得現前,皆能攝受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無邊莊嚴!此是第三陀羅尼門清淨法品。

“無邊莊嚴!於彼後時若有菩薩欲隨我學此陀羅尼法門者,當親近善友、遠離惡友,為遍擁護此諸法門,當捨身命受持陀羅尼清淨法印。譬如迦利邸迦月圓滿時光明照耀,於眾星中最為殊勝。如是此陀羅尼印三品,攝受所有法門亦復如是,於一切契經中此法光明最為殊勝,一切菩薩皆大尊重,故能出生無量辯才。此無量辯才,應知即是不放逸地。何者是於不放逸地?謂於此法作意思惟、如理觀察不生妄念,如是能令遍忍清淨。若諸菩薩精勤志求不放逸者,於此法門應善修習。為令此法得久住故,心常謙下尊重於法,書寫經卷不離身手,見有志樂希求法者、發心趣向大菩提者,應當為彼開示流布教授讀誦書寫經卷,乃至隨義而為解釋。如其受持所有法門不應藏匿,願諸眾生得此無上佛法利益我等,當令一切眾生於諸佛法常不缺減。如是菩薩於法無悋常樂施人,於義不祕盡皆為說,無少法門而不開示。

“無邊莊嚴!應為利益安樂諸眾生故,汝當受持此法門品陀羅尼門能清淨句。”

爾時世尊復告尊者阿難陀曰:“汝當受持此法門品。我諸弟子承事我者,亦當受持如是經典。”

時阿難陀白世尊言:“以佛神力我已受持。我由成就此法門故,無量法門皆得現前。”

佛言:“阿難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由佛威力及此法門遍清淨故,諸有受持此法門者,及親事我能受持者,無量法門皆得現前。是故阿難陀!汝當受持如來法教無量法藏。說此法時,於眾會中無量菩薩即便獲得大法光明。得法光故,無量諸佛所說法門皆得現前,及得近於一切智智,如所樂求勝願莊嚴悉能成就。阿難陀!汝觀諸法本性甚深,如是如來能於無名相法作名相說,又能開示諸法本性,亦復淨除令見清淨,雖說諸法無法可說亦無能說。”

佛言:“阿難陀!若能如是觀諸法性,便得發生無量智慧。說此法時,無數菩薩證無生法忍,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阿僧祇劫當證無上正等菩提,復能出生無量辯才。”

爾時世尊加持此陀羅尼門,放大光明,其光普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由此光明,彼諸世界所有菩薩皆悉得聞此陀羅尼,聞此法已能遍成熟菩提法分。於彼復有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於爾時,一切眾生皆得安樂。是時復有諸天,雨天波頭摩華於大眾會諸菩薩中,唱如是言:“願一切眾生得佛智慧。”

爾時無量辯才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當云何奉持?”

佛告無量辯才菩薩言:“此法門名‘陀羅尼王’,亦名‘陀羅尼印’,亦名‘三品所攝善巧’,汝當受持。此是無邊辯才,攝一切義善巧法門。由此法門,而能照了一切諸法、斷一切疑,是故諸菩薩於此法門應當奉持。”爾時一切大眾為供養法故,以五色華散於佛上。

佛說此經已,諸菩薩摩訶薩,一切眾會及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七

更多佛经诵读:

①、6位法师为您读经,请听这79部,真正的福慧增长!

②、厉害了我的佛经!请收下这部,见者增福,请收藏并转发!

③、23位为您读经,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震撼!

④、请收下这30部女众学修佛经,怎知哪一世不是女?

⑤、重磅!25部佛经告诉您:什么是三世轮回因果?

⑥、十部佛经告诉您佛门孝道的博大精深

为您读经

主办:大众阅藏网

出品:为您读经栏目组

读经者:妙枚居士

配图:来源网络

编辑:来佳居士

如发现录音有错误,请留言告知,我们会联系主播重新录制。感恩大家一起完善读经出品。(联系)

为您读经

↓↓↓

大众阅藏第-8辑部佛经汇总!一起听佛经,增智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