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献给吉祥草瑜伽会员的新年礼物 [复制链接]

1#

每一个瑜伽修炼者、瑜伽爱好者在修学哈他(狭义指日月、广义指阴阳)瑜伽(连接、融合、相应、贯通等)的路上——练习拜日式是入门,是哈他瑜伽的精粹,是袪病健身的大药,是通向终极归宿的阶梯,更是生命本身的显化。

大家会笑,你说的那么好听,骗人的吧。我练瑜伽好多(……)年了,怎么没发现?怎么没感觉?在此新年来临之际——我真诚的告诉你:新的一年练习拜日式吧。

拜日式在瑜伽各流派中有:传统十二式拜日式、拜日式A、拜日式B,当然万事万物在发展过程中随时代、因缘不断地演化,不断地变化而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拜日式亦复如是。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瑜伽体式在与不同的民族、文化、运动、舞蹈、杂技、相碰后,融合不同的风格,演变出各种招路或使用各种辅器,使瑜伽的体式练习越来越丰富多彩。

我在此直推传统十二式拜日式,人人可学,人人易学,上至中老,下至青少,两遍三遍即可掌握,八遍十遍即能记下了,但非十万遍不能窥其妙,非数十年难登其室。

传统十二式拜日式

1、祈祷式

2、站姿后弯(后仰)式

3、站姿前屈伸展式

4、骑马式

5、平板支撑式

6、八体投地式

7、眼睛蛇式

8、下犬式

9、骑马式

10、站姿前屈伸展式

11、站姿后弯(后仰)式

12、祈祷式

一吸一呼,一招一式,千招会不如一招精。不管是武家、医家、道家、佛家、瑜伽,一切养生练功法门,皆以三调(调身、调息、调心)为主,性命双修达到身心合一。小则袪病健身,大则生命觉醒。“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道德经》)别的咱不说,就说拜日式。一旦选择一个法门,一门深入是要诀。

怎么练习拜日式?

早上练习,12式拜日式:

一吸一呼至下犬式保持5个呼吸,练习6遍大概要用15分钟,练习12遍大概要用25分钟,练习24遍大概要用50分钟左右,练习36遍大概要用75分钟。这样每天一小时练习24遍,一百天练习遍,一年大概练习遍,练习十万遍需要十年或十二年左右。

一吸一呼至下犬式保持3个呼吸,练习6遍大概要用12分钟,练习12遍大概要用20分钟,练习24遍大概要用45分钟左右,练习36遍大概要用60分钟。这样每天一小时练习36遍,一百天练习遍,一年大概练习遍,练习十万遍需要七年年或八年左右。

一吸一呼至下犬式不停留,8分钟可完成12遍,练习一小时大概完成84遍,75分钟可完成遍。这样每天练习遍,一百天练习00遍,一年大概练习遍,练习十万遍需要三年左右。

当然,这里并不是仅仅强调数字,完成了多少遍。更重要的是练习,能每天练习,能固定时间,固定地方的练习,因为能量需要累积,身体层面的法则就是能量的法则。能量的法则必然是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动极生静,静极动生。就像一个摆钟,从一边的最高点松手,自然会摆到另一边的最高点;荡秋千也是这样。练习拜日式从身体层面入手就是为了达到能量的平衡点,不停地在一吸一呼中持续的循环重复,练到累,练到很累,练至虚脱时,必然会来到能量的平衡点(这个虚脱的点就是能量震荡现象,这个现象什么时候发生,我无法告诉你),后你仅仅是躺着或坐着,保持意识的察觉,九分放松,一分警觉,那明明了了,如如不动,妙境如约而至。就像一个挑夫,挑着重物上山,一步一步踏着山石台阶,脚步与呼吸,挑担、重物与身体,在不断地调整着,汗水浸透了衣服,重物带来的疼痛从肩头传来,为了把物品送到山顶(完成某个目的、理想、梦想),终于到山顶了,放下肩头的重物,靠坐在山顶的大树上,此时极目远望,一览众山小,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轻松!那么的美好!自然地闭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气,气息是那么的清爽、通透,慢慢气息似有似无,一切都消融了,只留下一份明白和清凉。这种心境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自然的经验过这种高峰的体验,更因其力未充,被外境时时牵引,处处挂碍,而错失了真心的显现。

获得高峰体验的方式有很多,一首歌曲;一怀咖啡;夕阳西下;清晨的寂静;夏日傍晚的瓜地;游山玩水后躺在草地上那一刻;读书时与书中大师交流中的某一刹那的心有所悟;被一老师狠狠批评时的愕然震惊等等,都能让我们获得某种程度的高峰体验。经典中有太多太多高峰体验的经验,每个人都有太多太多高峰体验的经历,此处只说练习拜日式中的高峰体验。切记:练习完拜日式,或坐(盘坐)或卧(挺尸式)不要睡着了。睡着了,也就仅仅是睡觉了,那份警觉的丢失,就失去了意义。不过从休息的角度来说,身体也能获得一种满足(精神充沛)。如何防止不落入睡眠(昏沉)?一句话:告诉自己不要睡觉。

当我们切身的经验了高峰体验,再来读经典必然对经典有一个深入的领悟。如:“2.46稳定而舒适的体式是进入禅定的前提。”“2.47所有(瑜伽修行)的成就和本性之开显,都来自于深度的放松和静心凝神。我们的身体和无限的宇宙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的)译者按:即本无主客、内外、有限和无限之分。”“2.48当我们实证(本无主客、内外、有限和无限之分)的境界时,再不会受各种二元性的冲突之戏弄。”(《瑜伽经》——直解 潘麟先生)这个深度的放松和静心凝神是在练习拜日式后的一个自然结果,前提是你要达到那个能量的震荡现象(平衡点),能量的法则是累积,定点定时的练习累积我们的能量。深度的放松又是改善、治疗一切疾病的大药。当然,身体在拜日式的练习中达到一个虚脱的能量平衡点,只是完成了身体的这部分,也仅仅完成了一半,还有另一边需要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静心凝神。

如何达到静心凝神?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在《入静要诀》说:“凡事尽力而为,做人问心无愧。”潘麟先生在《以心传心》之大般涅槃与尽心尽力中说:“只谈责任义务,只谈尽心尽力,不谈别的——因为没有其他可谈。”雪漠先生在《大善铸心》中强调:“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夕阳先生在《意识内化讲学》中说:“禅定需要福德资粮,福德资粮是从哪里来?付出和承受。”福德资粮就是信心,信心从哪里来?不管是在家庭、工作和生活上,一心付出,不要老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一天天消除所有的外求,一心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时时看看自己能给别人一些什么,慢慢地他人(包括自己)自然能从我们的谈话中品出一种清凉——没有功利的心,没有从他人身上获取一些东西的心,一颗平淡的心,自然而然就静了,此时才是真正的入静,真正的静心凝神。禅宗有言:“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你只管一心做好自己的事,你的衣食自有安排。不要害怕,真正的安全感在“空性”里,在深度放松和静心凝神里。同时,你一定要承受,全然地接受,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告诉自己:“我为我的一切行为无条件无理由无借口的负全责。”这句话就是静心要诀,更是信心的结果。

一旦我们在拜日式练习中累积足够的能量,那能量的震荡现象自然到来,深度放松是结果;当我为我的一切行为无条件无理由无借口的负全责,内心坦荡,光明磊落,静心凝神是结果;仅仅练习拜日式而得哈他瑜伽之小成,身心合一,阴阳平衡是结果。“我们的身体和无限的宇宙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的)”(《瑜伽经》——直解 潘麟先生)当我们有了一次切身的体会,哪怕是仅仅那么一瞥,我们就升起了无上的信心,此时我们不仅仅是在拜日式练习中,每一种瑜伽流派练习中,不仅仅是静态,在动态中,在行住坐卧中品味着那份明白,那份清凉。读书时也能越来越深入的领悟经典文字背后的味道。

“修行就是时刻安住于禅定之中”(《瑜伽经》——直解 潘麟先生“永远只清觉醒明于当下,督摄六根,心无旁骛,触目随缘,快乐无忧。做事如彩笔描空,描时专注,毫无旁顾,描后放下,心无挂碍,空中心中皆了无痕迹。”要是经常这样观修,就会契入大手印,这是能契入大手印的一种观修。(《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雪漠先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梦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金刚经》)“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是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金刚经》)“若于一切处不住相,亦无取舍,于彼相中不念功利成坏,圆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六祖坛经》)“体深而用自至,外此以求皆为小道。”(马一孚先生)“吾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无思邪。”(《论语》)“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心心相印。

写到这里,你看这段话“思维混乱不堪,见地颠倒错乱,自恋自大,自以为是。”某一天我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