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金巴是跑长途货运的,在他心里最重要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活佛一个是女儿,他把他们的相片挂在驾驶室内的正中央,希望他们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旅途中金巴听着歌的当儿,忽然感觉车身咯噔了一下,他赶紧停车下去检查,发现车后不远处躺着一头羊。
它满脸鲜血龇着牙好似在对金巴笑,金巴心里硌应起来:真是诡异,很难见到生灵的地方,怎么会出现一头羊钻到自己车子下被压死了呢?
每次运货都要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漫长的旅途里人迹罕至,一路寂寞只能靠听歌和抽烟排解。
撞死了一头羊让金巴心里很纠结,还好半道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康巴汉子,他是谁?
这个人邋遢的像个乞丐,他步行要穿越这无人区真是艰难,不知何时才能走出去。司机金巴路过他身边,看他想搭车就停下了。
那人不爱说话,司机金巴问他话时他才搭腔,有时甚至连搭腔都懒得。从他罕见的三言两语里司机金巴知道他也叫金巴,是到萨那寻找杀父仇人,他已经找了十来年了。
十来年了,什么都不干,到处奔波只有一个目的:寻找杀父仇人,为父报仇!十来年,仇恨充满了他,以致把自己弄得像个乞丐!
因为杀手和自己同名,司机金巴心里又是一个硌应。自己撞死了一头羊让自己心里惶恐不安充满负罪感。
现在这个和自己同名的人又要去杀人,那罪过是更大了,算自己的还是算他的?两种罪都需要救赎和放下,不能让它一直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
怎么救赎?怎么放下?
以上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的大致剧情,导演万玛才旦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他的初衷是什么?
据万玛才旦说,他是看到了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觉得不错想改编成电影,但《杀手》篇幅体量太小不足以拍成一部电影,于是又想到自己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
觉得将两者糅合在一起可以表达救赎和放下的主题,于是就将两者糅合在一起改编成一部电影。
其实你就是看电影也可以看出复仇和救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故事。但是导演通过两人的相遇、同名将两个人的命运联系起来;
用佛教轮回的思想来阐释世道轮回,若不放下仇恨冤冤相报何时了?自寻烦恼不得快乐。所以要学会放下仇恨才能解脱得寻人生快乐。
电影里有几处情节令我难忘:
1、司机金巴撞死了一只羊
司机金巴为自己撞死了一只羊而决定赎罪!
他把死羊拉到寺庙请僧人为它念经超度,在他的信仰里众生平等。但是僧人起先是不肯的,认为一头畜牲不值得为它念经超度。
僧人潜意识里众生是不平等的,人比畜生高贵!
但是司机金巴再三恳求,说羊很可怜,自己撞了它心里不安!僧人同意为它念经超度。僧人的观念变得很快。司机金巴问僧人怎么处理这只死羊?
僧人说你自己可以吃了它,反正它已经超度往生了。金巴说自己撞了它自己是不会吃它的。僧人说天葬了吧,这样更有功德。司机认为这样好,同意了。
如此他的心灵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救赎,心里不再有负担,可以轻松地做自己的事了。
2、两个金巴在茶馆
司机金巴在返回的路上还挂念着杀手金巴的事,走到垭口决定到萨那看看有什么结果没。到了萨那他到了茶馆喝茶、吃饭、打听杀手金巴的事。
他坐的位置正是杀手金巴来到时坐的位子,转头窗外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大雪中跑过一只狗;不一会儿,一大一小两人走过。
情景完全一样,这说明了什么?轮回。这个金巴就是那个金巴。司机打听到杀手金巴和他见到的一样木讷、迟钝、眼神里充满仇恨。
茶馆老板只说他去找了仇人玛扎,司机金巴希望结局是玛扎被杀,可是却没有这样的消息,这多少有点让他失望,怎么会寻仇却没报仇呢?这有违传统!
3、杀手金巴在玛扎杂货店
司机想亲自去见见玛扎这个人,以证明他到底死没死。他在玛扎杂货店里看到一个妇人,妇人接待了他,也证实杀手金巴去过,但是却哭着离开了。
这让司机金巴很不理解,他为什么不杀玛扎却哭着走了呢?不一会儿,进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后面跟着一个老者。
那老者就是玛扎,男孩是他的儿子。玛扎向司机金巴叙述了杀手金巴和他会面的过程。
杀手金巴来到店里,玛扎老婆给他倒上茶。小男孩在旁边玩耍,他凝视着小男孩好一会儿,忽然痛哭起来紧攥刀柄又松开。
然后他说他找错人了,起身离开了。司机金巴忽然明白杀手金巴为何痛哭着离开。他是忽然想明白了,自己十多年一直为仇恨驱使东奔西走,像个乞丐活的一点也不快乐。
今天如果他杀了玛扎,玛扎的儿子长大后必然找他寻仇,就像他为父亲寻找玛扎报仇一样,如此循环往复,冤冤相报何时了?
再说现在法律知识已很普及,杀人是要偿命的,他杀了玛扎可能都等不到玛扎的儿子去寻仇,自己就已经没命了。
算了吧,放下仇恨,余生再无负担地活着,快乐些吧!就让玛扎在他的罪里挣扎吧,让他余生都活在罪的救赎里吧!
4、司机金巴在玛扎杂货店
司机金巴得知杀手金巴放弃报仇一走了之,他总感觉这不是一个完满的结局,有仇竟然不报!
他如鲠在喉觉得不畅快,这个仇没报杀手金巴心里真的完全释然了么?
5、司机金巴的梦
离开萨那司机金巴继续上路,半路车胎没气了,他下车卸下车胎重新打满气,很累,他靠着车轮坐在地上睡着了。
梦中他就是杀手金巴穿着杀手金巴的衣服,拿着他的刀捅死了玛扎,报了父仇,然后他把玛扎天葬了,玛扎超度往生,杀手金巴报了仇心里再无纠结。
司机金巴进入了杀手金巴的梦里,帮他报了仇。
司机金巴是杀手金巴的轮回,他们本为一人,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镜子,他的罪也是他的罪,他的救赎也是他的救赎,他的放下也是他的放下。
6、金巴的墨镜
司机金巴经常戴着墨镜,卸货时有人问他为啥戴着墨镜?他说没什么,没什么。茶馆老板也问他为啥戴着墨镜?他也说没啥。
实际上那是因为司机金巴不敢面对现实的一种表现。他常年奔波在这条漫长的荒无人烟的公路上,经常是无边的寂寞陪伴他。
他中年丧偶,独力负担一个女儿,生活得很沉重,没有一点快乐,唯一的快乐就是女儿稚气的笑脸,她就是他的太阳,他生活的唯一亮光,他努力生活为了女儿!
现在灵魂在救赎里重生,他一身轻松再无负累,他敢拿掉墨镜直面现实了。
以上这些情节都为深化救赎和放下这个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部电影视听语言也很突出。茶馆老板回忆杀手金巴在店里的情形,此时耳朵里充满了喇嘛念经的声音,就是暗示杀手金巴不会真的杀玛扎,他是朴实善良的,他的心是纯净的无罪的。
总之这是一部讲述救赎和放下的故事,也反映了高原藏地人民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处理纠纷的方式不再是原始的野蛮方式,而代之以现代的温和的处理方式。
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生活方式也在慢慢地改变。